“三妮儿,别哭,快别哭,你这日子多好啊,怎么还哭上了呢,我去说,我去给女婿说,你别哭,快点养好身子生儿子。”赵三婶子又佝偻着身子出去了。
“一个女娃娃,有什么好看的。”赵阿奶不明白柱子怎么抱着女孩儿看了那么久。她对着柱子说道:“柱子啊,娃儿要吃奶了。”
“哎,好好,我这就送过去。”柱子抱着孩子走出来。
“你可不能进产房,孩子给我吧。”赵阿奶抱过孩子送进了产房,“快点,给孩子吃奶,这奶水不吸不下来。”
宋大伯听说生了个女儿,羡慕地说:“怎么我们家就没一个女娃呢。”他又嘱托大春媳妇杀一只鸡过去,“别忘了叫柱子给稳婆钱,那个没脑子的。”
大春媳妇拿了一只杀好的鸡来交给赵三婶子:“亲家婶子,这个给柱子媳妇炖汤。您是她亲娘,做得肯定合她的口味。”
大春媳妇教柱子拿了钱给稳婆,又让大春架了牛车送稳婆回去。
木头听说嫂子生了,拿出春芽早就准备好的两包红糖送了过去。小侄女红通通的,一看就是个漂亮的娃娃。
也不知道柱子怎么说的,赵阿奶三朝之后回去了,赵三婶子留下来照顾月婆子。柱子终于可以进产房看望赵三妮了。
“三妮,你还要在这里住多久?”柱子抱着女儿看着简陋的厢房,这间厢房自从桂枝生产后就没再住过人,里面阴森森的。
“阿娘说,要出了月子才能搬回去。”赵三妮红着眼圈说道,“柱子哥,我没能给你生个儿子。”
“那有什么,女儿我也一样喜欢。”柱子挨着赵三妮床边坐下:“你看咱们女儿,长得跟你一模一样,长大了肯定是个跟你一样漂亮的姑娘。”
“你喜欢?”赵三妮盯着柱子的脸。
“喜欢!”柱子抱着女儿点点头,“女儿这样好看,长大了还能像春苗一样绣花,我喜欢。”
赵三妮听他这样说也高兴地说道:“是,咱们也送女儿学绣花去。”
大春媳妇送来的鸡赵三婶子砍了一半炖了,柱子喝了一口鸡汤把剩下的半只鸡拎给了大春媳妇。
“大嫂,麻烦你帮我炖一下,”柱子说道:“岳母没有炖过鸡,三妮还等着鸡汤下奶,麻烦大嫂了。”
赵三婶子看着柱子把特意留下的半只鸡拎走,急得跟闺女说:“女婿这是怎么了?你不吃点好的怎么养得好身子。”
赵三妮知道柱子是嫌弃亲娘做的鸡汤:“娘,你下点面条我吃了。”
“哎,你多喝点鸡汤,鸡肉我留起来给女婿吃。”赵三婶子说道。
“娘,那鸡肉我们吃了吧。”赵三妮说道。
“啊,这怎么行?”赵三婶子说着。
等大春媳妇炖了鸡汤送过来,赵三婶子惊讶地瞪着眼睛:“乖乖,怎么这么香?”喝了一口鸡汤说道:“怪不得女婿不吃我做的呢。”赵三婶子自己炖的鸡最后还是她自己吃了,赵三婶子一边吃一边吐骨头,几十年了,她可没像现在这样吃过独食,半只鸡呢。
“娘,大姐做得更好吃呢。”赵三妮吃着鸡腿说道。
“还要更好吃?”赵三婶子吃了一块鸡肉:“那得多好吃啊。我想起来了,光宗回去说过在你家里吃过烤鸭,说和城里林记小炒一个味道。”
“林记小炒用的就是大姐的方子,”赵三妮说道:“大姐是宋盐菜的大师傅,一年好几十个银元的工钱呢。”
“几十个银元!那你们为什么要分家?”赵三婶子奇道:“这女人赚的钱不留在家里,她自己抓着?”
“不知道呢,我嫁过来之前就分家了。”赵三妮低垂着眼睛说道。
“分了家也好,”赵三婶子叹道:“我们家没有分家,所有钱都在你阿奶手里抓着,粮食也是,你妹妹吃口干的都没有。瞧瞧如今你过的日子,吃的是白米白面,穿得是好衣好衫,家里哪个姐妹有你日子过得好。怪不得女婿家里出得起十个金元的聘礼呢,你大姐她们可都不如你。你可要好好跟女婿过日子,养好身子,早点生个儿子。”
“嗯,娘,我知道。”
“照顾你月子,我都跟着吃胖了。”赵三婶子摸着脸说道:“你养好身体,抓紧时间生个儿子。你看你阿奶什么都抓着,就是给光宗留着呢。我看大丫头就叫‘招弟’带来个弟弟才好?”
“这个再说吧,”赵三妮烦躁地说:“柱子个下一辈是青字排呢。”
“哪有女孩跟着儿子排的?我看‘招弟’‘来弟’兆头都是好的。”
“柱子大姐就跟着柱子排呢,宋家不分男女一个排行。”
“这样啊,那你让女婿取个大名就是了,小名叫招弟一样管用的。我啊,特别后悔没给你们姐妹俩起这个名。你们姐妹俩要是一个叫招弟一个叫来弟,说不得我也能生个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