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在县衙说的话靠山村人并不知晓,春芽此时正为春苗的嫁妆犯愁,林师姐倒是说了什么都不要,春芽却不能让妹妹只带了衣服嫁出去。县城的首饰也有,花样不好看不说,只要一想到一路住客栈,春芽还真不放心带多少值钱的首饰,这时村长娘子找来了春芽。
“春芽妹子,来,坐。”村长家一向和宋家关系不错,自从春苗开了女红班,村长娘子待宋家人越发的和气:“我听说你想买几亩田。前些日子有大户人家犯了事,靠山村前山村临江村交界的地方有五十亩水田放出来,我们靠山村有二十亩。”
“二十亩水田?”春芽惊讶地再三问了。
“是的,如今买地是越来越难。”村长娘子点头道:“这次还是因为五十亩地分散在三个村里,才放了出来。就在村东头,靠近临江村那一片。”
春芽连忙谢过村长娘子定下这二十亩水田,等写着春苗名字的二十亩地契到手,春芽才舒了一口气。春苗的亲事定得急,宋大伯娘的意思是赶在柱子媳妇生产前嫁了,反正春耕春苗也帮不上忙,早点嫁出去,大家一起去府城。
林师姐从县城请来了媒婆,知道春芽给春苗陪嫁二十亩水田,把聘礼定了四十个金元。金媒婆第一次见到这么大手笔的聘礼也是吓住了,春芽定了二十亩水田的嫁妆,金媒婆不由得可惜这媒不是她做成的,明明手里也有几个好人家。
宋大伯和宋四叔看到这许多的聘金劝春芽说:“到时候送衣服多送些吧。”
靠山村嫁闺女有个习俗,就是女儿出嫁后一个月内,娘家长辈姐妹会把女儿闺中穿的衣服送到婆家去,一是看女儿在婆家过得好不好,二是给小夫妻送点贴己私房钱。嫁妆单子写好了不好随便花用,婆家也担不起花用儿媳妇嫁妆的名声,新媳妇日常总要有些自己的开销,这是娘家的体贴之心。
春苗出嫁是在春芽家里办的酒席,柱子作为大舅哥还是坐了首席。柱子媳妇肚子越发大了,眼看着要临盆,大家也不敢让她做活,只坐在一边休息。
酒桌上柱子对着来接亲的林玉树道:“春苗是我妹妹,你要是敢对她不好,我不管你是秀才还是木材照样打上门去。”柱子借着酒说了一通狠话,倒是叫来观礼的亲朋赞赏:“虽说他们是分了家,柱子还是有个当哥哥的样子呢!”“姑娘嫁出门不就指望着兄弟撑腰嘛!”
柱子媳妇要去房里陪着春苗,教她为人妻为人媳的规矩,被二春媳妇按住了。
四春媳妇劝道:“你身子重,就在这里好好待着,有什么话四婶会教她的。娘和四婶肯定知道的比我们多,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如今你是一个人吃两个人补,来这里炖了鸡汤,你多少喝一点。”
林玉树在客栈住了三天,三天回门的时候,宋大伯娘来到春芽家里商量送衣服的事情。
宋大伯娘这两日和宋大伯一直在商量这件事。
“春苗这个女婿真是说不出一点不好来。”宋大伯娘盯着漆黑的房梁,“可是我这心就是放不下,当初赵家也是说不出一点不好来。”
“这人品样貌都在,还是秀才呢。这是我们宋家第一个秀才女婿啊,阿爹专程去写了族谱,宋春苗婿林玉树,籍府城秀才。”宋大伯的声音有些发飘,“你知道吗,是村塾的先生去写的,就是村长爹亲自去写的啊,咱们老宋家的族谱上面有一个秀才!”
“你知道什么,春苗一个人要去府城过一辈子的,那么远,她那么个小人儿。”宋大伯娘说着说着湿润了眼眶,“春苗虽然不是我女儿,在我心里,她和青山也不差什么的。”
“你弄差了辈分啦。”宋大伯依然开心得不得了,“春苗和大春一个辈分,你有一个秀才侄女婿呢。”
宋大伯娘在心里说,没差的,当年她们的娘桂枝我就是当小女儿来养的,如今女儿的女儿都能嫁人了。桂枝啊,你看到了吗?你有一个秀才女婿呢,秀才啊。
“要不,你和春芽一起去一趟府城?”宋大伯突然有了主意,“上次春苗出花园你没能去成,这次春苗出嫁,你去秀才女婿家里看看。”
“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再说我也不习惯出门。”宋大伯娘突然忸怩起来。
“这不要紧,老四家的一定也会去的,你们妯娌一起走刚好作伴。”宋大伯越说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宋大伯忍不住拔高了嗓门:“媳妇,你嫁过来这么多年,一直操持家务,从来没出去疏散过。”
“我——”
“媳妇,你听我的。”宋大伯打断了宋大伯娘即将出口的话,“我跟着春芽存了几个钱,你全部带着,去府城,你不是一直说没时间逛逛吗?咱要么就不逛,要逛就去府城!”
“那家里?”
“家里有我呢,再说孩子们也大了,大春媳妇家掌得不错,不要你整日跟在后头拔把草,捡跟线头。”
宋大伯娘被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