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土媳妇将洗好的桃子拎到宋大伯娘跟前说道:“阿奶,大姑姑做过好几回了,她做得好。”
宋大伯娘看着眼前维护春芽的孙媳妇点点头道:“好,阿奶不说了。”
三春媳妇捅捅大春媳妇说:“阿娘心疼了。”
大春媳妇看了三春媳妇一眼低声说道:“那么一锅呢,糖肯定要放得多,其实我也心疼,糖多贵啊。”
宋大伯娘带着儿媳妇孙媳妇跟着春芽一直忙了七八天才将糖水桃子全部做好。春芽拿了一罐封好口的桃浆给宋大伯娘拿回去吃。
宋大伯娘摇摇头:“这东西贵着呢,你留着卖钱。我院子里就有桃树,直接吃桃子就好。”
宋大伯娘带着儿媳妇孙媳妇走了,宋老四听说桃浆熬好了,找了船,一船全部运去了府城。
桃子摘完了春芽有时间整理后院,春上新种的冬瓜好大一个,瓜身子上挂满了白霜。春芽摘了一个切了一半炖肉,剩下一半送给了林记。
宋大伯娘几个吃了冬瓜炖肉,都说明年自家也要种一些。冬瓜和南瓜很多人家不会吃,葫芦倒是很多人家要用的,舀水的瓢,舀米舀面的瓢都是葫芦做的。只是没人想过着青葫芦还能吃。葫芦好长,墙根下扔两个种子就能爬一架子,第二年靠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门檐下都挂着几个葫芦。
又过了几日,柱子摘了一篮子梨子送给春芽,春芽接过篮子说:“明年我自己种两棵梨树,以后你就不要送过来了,梨子就留着自己吃吧。”
二春媳妇看到春芽没有犁问:“今年还熬梨膏吗?”
春芽看看手里的梨子说道:“熬吧,阿爷秋冬总是会犯咳嗽。待会我去伯娘家来再摘点梨子来。”
“你在家里歇着吧。也让我们尽尽孝心。”二春媳妇拉了春芽坐下,扬声喊道:“二春,二春,你去娘家里摘两筐梨子来,春芽要熬梨膏。”
二春从后院提了锄头回来:“你就是看不得我闲着。”二春放下锄头对春芽说:“妹妹你等着,我保准把最甜的梨子都给你摘了来。”
今年梨子少,春芽只熬了两罐梨膏,一罐给了宋阿爷,一罐留着给春苗喝,春苗每天要说很多话,费嗓子得很。
时间一天一天过着,后院的冬瓜藤叶子开始发黄,春芽把十几个冬瓜全摘了晒冬瓜干。看着一条条的冬瓜肉春芽想起来书里的冬瓜蓉,又泡了麦芽做了一罐麦芽糖出来。选了一个冬瓜刨丝,加了麦芽糖做成了冬瓜蓉。中秋还没到,春芽已经做出来冬瓜馅的月饼,清甜柔和又耐嚼,像是用水果做出来的月饼。
春苗很喜欢:“冬瓜做出来的月饼怎么这个味?一点也吃不出来是冬瓜做的,好神奇。”春苗嫌弃冬瓜有股子味,总是不爱吃。宋四婶吃了连忙定了许多冬瓜月饼:“这个好吃,谁能想到冬瓜还能做月饼呢?比肉月饼便宜多了。”
今年月饼花样多,订单也多,豆沙月饼,椒盐月饼都有人要,肉月饼和冬瓜月饼最得人喜欢。宋老四和春蕊婆家定了二十斤送礼,林记小炒定得最多,足要了一百斤。宋大伯在村子里也替春芽接了十多斤的订单,四春也要了二十斤,春芽连着自家准备送礼用的足做了两百斤月饼,整整忙了十来天,烤炉天不亮就烧了起来,天黑了里面还有红彤彤的炭火,半个月忙碌让春芽足足赚了两个金元。
“还是过节好啊,”二春媳妇拿着分得的工钱和月饼:“要说城里人已经算舍得吃的了,这一过节就更舍得。”
“春芽你怎么想出来的?”三春媳妇咬着一个冬瓜蓉的月饼:“冬瓜我不怎么吃得惯,总觉得有股子青草味,做成月饼却这么好吃,”说着看了一眼月饼:“你瞧,还能拉丝呢,口感和冬瓜完全不一样。我不是城里人也爱吃。”
四春又得了两只老鹅,宋老四早早说好中秋一早春芽就把鹅用酸梅子炖上,赶在晌午饭之前送到宋盐菜,如今中秋在宋盐菜定大菜(肉菜)的人家不少,两只鹅净赚五个银元。林记小炒倒是想找春芽买这个鹅肉的方子,奈何青山县城养鹅的人家少,最后还是作罢了。
中秋过后南瓜也收了,南瓜经放,而且越放越甜,几十只南瓜一只吃到了腊月。特别是南瓜饭,加点盐肉煮出来又香又甜又咸鲜,木头和林子都抱着碗吃个不停,只有宋大伯娘吃不来,她说:“这个饭又咸又甜的,你们也不觉得怪?”
今年秋收,木头的税粮是大春帮着缴的,春芽又跟他买了几百斤稻谷和麦子,家里总算是不缺大米吃了。平日里春芽煮饭多是高粱米,高粱米粗糙。浸泡好久煮出来的饭还是硬邦邦的。南瓜软糯香甜,春芽便切了南瓜块加了盐肉丁一起煮,味道果然比单吃高粱饭好吃多了。
老了的丝瓜晒干了洗碗也好用,洗澡也好用,不仅宋大伯娘喜欢,宋阿爷宋大伯都喜欢,大家都说春芽今年新种的都是好东西,又好吃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