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切成条晾到大匾里,南瓜挖出种子洗干净了放到大匾的一角晒干了留种。南瓜肉蒸熟了活上糯米粉压成一块一块的小圆饼。
藕饼做好了木头在骡车里放上大木桶,里面倒好水,一块一块的凉粉脱了盆放进去。新煎好的藕饼盖上纱布端进去,一捆藕尖搬上车,一盆凉拌麻头,还有一摞晒干的荷叶装进去。车辕上还挂了一串新编好的草鞋。
“大姐,我走了。”木头给骡子吃了一把黑豆,出了门。
“木头现在能干了,”宋四婶看着木头出门。
“木头心细,”二春媳妇说道:“以往都是我们装好车,柱子才拿了单子出门。木头啊,每天自己拿了单子对上号,自己装车,还说我们装车他找不到东西。”
春苗拿着写好的花笺出来:“四婶,您看行不行?”一叠描着宋盐菜的花笺子,上面画了几个盘子,盘子上面热气袅袅。
“好,这写着宋盐菜一看就知道东家是我!”宋四婶高兴地说道:“承祖你来,把这些给你大伯娘还有几个嫂子送过去,就说我请家里的娘儿们玩一日。回头你去大伯家吃饭,别回来了。”
日上中天,木头带着明日的订单回来了,木头在院门口就看到主屋东侧架起了帘子,地上放着两张竹床,竹床上摆了几个小几,摆满了盘子,宋大伯娘抬头看到木头回来打发他去大春家吃午饭去。木头把买回来的肉吊到水井里,笑着说道:“大哥看到我一定要问你们吃什么了?”
春芽端了一盘茄子酱和一盆藕饼放到他手里:“大伯家吃面条,你带了这个浇头过去,大哥保准夸你。”
宋大伯娘宋四婶在竹床坐下,旁边围绕了四个儿媳,还有青石媳妇小声说道:“要不我回去给爹做饭?”
“不用,你且坐下,”宋四婶拉了青石媳妇坐下:“今天叔祖母请客。”
鸡丁,茄盒,藕饼,酥炸鸡骨架,藕尖,麻头,花生米,酱瓜条,芝麻球,南瓜饼,桂花糕,米酒,奶茶,酒酿鸡蛋汤,另有炒面和藕粉,开水冲一下就能吃。
大家团团坐下,宋大伯娘看了柱子家一眼,轻声问道:“是不是过去叫了新妇过来?”
“新妇怀孕了,闻不得油香味。”二春媳妇说道:“上个月柱子特地过来说‘院子里炸肉圆,新妇闻不得味,一直犯恶心’。娘你没见我们现在都在厨房起油锅,不用前院的灶台。”
“这样也好,春芽你就不要沾手了,”宋四婶盛了一碗奶茶,搅和里面的小圆子:“回头跟柱子说,新妇坐月子让他岳母来照顾。”宋四婶挑了清淡的南瓜饼和桂花糕装了一盘子送过去。
四春媳妇看了一眼脸色沉重的婆婆,连忙笑着说:“让我来试试这肉丁,怎么这么嫩呢!回去我可要好好馋馋四春。”说着端起酒碗:“四婶我敬你一杯,托您的福我今天可要好好享受享受。”
“我们娘们一整年家里屋外忙活,请客吃饭没我们坐的地,我们自己乐呵乐呵!”宋四婶笑道:“往后我们多聚聚。”
“我们可比不得你这个财神爷。”宋大伯娘喝了一碗米酒,眼神开始迷离:“这一桌子不少钱吧。我看鸡至少有两只,还有着藕尖,春芽平常可舍不得吃。”
“娘,下次我们一人拿一道菜,不叫四婶一个人出钱也不叫春芽妹妹一个人辛苦。我拿米酒来,儿媳妇也就这个手艺拿得出手了。”四春媳妇连忙捧场。
“我可以摊米饼,”青石媳妇小声跟四春媳妇说:“四婶您给我一点酒酿,摊出来的米饼可香了。”
“好,到时候我拎一只鸭子来!”宋大伯娘听儿媳们这么说也来了兴致。
“定在什么时候好呢?一个月一次?”四婶摇了摇头:“还是两个月一次?”
“三个月一次好了,再多,家里男人们要造反了。”宋大伯娘笑道。从此每个季度第一个月初十宋家的女人们必定要聚到一起吃吃喝喝,宋家男人意见再大也只能忍着,后来宋大伯干脆在女人们聚会这一日不是带着儿孙去找宋老四,就是把儿孙们聚到家里吃饭,男人们也聚作一堆玩耍,宋家人的感情倒是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