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你们跟我去村长家把事情定了。”宋大伯宋老四带着春芽春苗下楼,提了两包糖果去了村长家。
宋家人和村长说了女红班的事,村长还没说什么,村长娘子在一旁道:“这是好事情啊。”如今的村长是老村长的孙子,老村长早几年去了。村长娘子是县城周书吏的女儿,见识比一般的村妇好很多,偶尔有些犯事的人家有田地放出来卖,总是会优先靠山村的人家,因此村长媳妇在靠山村颇有脸面,很是说得上话。
“你们要在春芽家开班吗?”村长娘子倒了茶水请大家坐下商量女红班的事。
“家里地方小,站不下几个人,再说春苗也不挑学生,就是愿意来学的学点,好歹也是个手艺。”宋老四说道:“家里到底有柱子和木头呢。”
“还是宋四叔想得周到,”村长娘子点头道:“不如就在村塾,回头通知到村里,想去学的女孩儿都去。下午光线好,每天下半晌如何?”
“女红学了要练,倒是不用每天学。”春苗想了想:“我想着隔天去教一次针法配色,一次两个小时足够了。剩下的时间就在家自己练,要是有什么不懂的来我家问我也行,隔天去学堂问也行。如此教上几个月,也就差不多了。”
“甚好,就隔天一次,你说说有什么要准备的,回头好通知村里人。”村长娘子接着说,村长看着媳妇半天闭上了嘴巴。
“针法带着针线和一块布就行,想学绣花的还要备丝线绷子这些,这个得有了基础才能学。”春苗想了下说:“要是有人想学绣花,我也教。”
“这太好了,春苗,我娘家有几个妹妹,不知道能不能一起学?”村长娘子听了春苗的话连忙问道。
宋老四知道村长娘子是周书吏的女儿,连忙说:“家里亲友的女孩儿都一起来学吧,我们亲家女孩儿也要来两个呢。”
“绣花打络子都要丝线,绣花针也要一套,嫂子家里姐妹不妨连绣花绷子也备了来,省得再去置办。”春苗倒是都愿意教。
很快春苗的女红班在村塾里开了,双日下半晌去教两个小时,村里想学的女孩儿或是两把鸡蛋或是一篮青菜正经行了拜师礼,跟着春苗学了起来。二春媳妇把黄大舅黄二舅家的几个女孩儿也接了过来,不说学绣花,哪怕学学针法裁衣做出来的衣服不是长短袖也是好的。
春苗的女红班就这样开始了,靠山村的人想着不过就是几个鸡蛋一把青菜的事,大部分人家都把家里的女孩儿送了过来,也有新媳妇和上了年纪的妇人来旁听,一时逢双日村塾的学堂成了人最多的地方。
来学女红的女孩儿底子参差不齐,春苗把刚学拿针的分作一班,花了一刻钟教她们穿针引线,拿了块布对折用最简单的平针缝起来。
已经会简单针线的姑娘拼作一班,教她们藏针连针这些稍有技巧的针法,藏针做出来的衣裳看不出线头,所谓天衣无缝就是藏针的针法,藏针练好了做出来的衣服跟一块整布做出来似的,几乎看不出针眼。
连针是妇人缝衣用的最多的针法,比起一针一针的缝衣服,连针省事不少。春苗教连针的时候,不少妇人也拿了块布在旁边试,春苗看到了也过去指点几下,妇人看着手下的针轻快起来,一针连着一针,不由地叹服:“春苗这是学到真本事了啊!”
周家的几个姑娘带着县衙周书吏同仁的女孩儿一行七八个人底子最好。春苗将她们单独分作一班,给她们讲配色,不同颜色搭配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粉色的上衣陪深色的裙子就好,粉色的裙子陪深色的上衣就好上重下轻,整个人失衡,头重脚轻根底浅,看着就不舒服。教她们打络子,不同的丝线搭配不同的衣服,如意结,祥云结,配玉结,压裙结······
女红班开起来不到两个月的功夫,春苗的名声传遍了靠山村周边,连青山县城都知道靠山村有一位府城回来的绣娘。春苗回来前后院逛着,描了花样子要给春芽做一个双面绣的扇面,平常讲完了针法春苗自己也拿了绣绷绣花,女孩子们看着一副双面绣在春苗手里一日日的鲜活起来。一面是一只通身黝黑的鲫鱼跃出水面张嘴咬向一朵半残的荷花,下面水波层层荡漾,碧色荷叶上面水珠子眼看着要滴落下来,不少人惊叹“这是怎么绣出来的?”
这一面绣的是林子念念叨叨的“花吃鱼”,背面却是一大朵紫色的牡丹,占了大半的帕子,紫色的牡丹花瓣越到边缘颜色越浅,显出柔嫩的紫粉色,到了花蕊深处紫色越发的浓烈,衬出金色的花蕊愈发明艳,等春苗的扇面快要绣好的时候,整个学堂的女孩都停了手里的活,大气也不敢出地看春苗绣花,就怕一不小心吹散了花蕊上的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