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长姐 > 第141章 春苗归(下)

第141章 春苗归(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阿爷,我跟你一起去。”春苗拉着宋阿爷的胳膊,又哭又笑地说。

“哎,好,好。”宋阿爷伸出枯老的手给春芽摸眼泪:“不哭,不哭啊,回家就好,回来就好,我们回家了啊。”

赶车的老汉看着粉衣女子就这么丢下来他们走了,婆子在院子里张望着坐下来喝水:“这院子收拾的可真不错,怪不得养出明华这么个灵秀的人儿。”

老汉也在一旁坐下,从廊下拿了一把蒲扇扇风:“你看这户人家,家里就一个老人家守门,门就这么敞着就走了,也不怕我们是坏人。”

“乡下人淳朴,哪里有那么多心思,他们肯定以为跟着自家孙女回来的自然是好人。”婆子站起来走到栅栏边,“你看这小喇叭花,开得可真好。”

“他们也不怕我们把东西搬走?”老汉喝了水将碗放到一边,从开着门的堂屋往里看。

“乡下有什么好搬的?”青衣婆子也走了过来,“屋子里不过一张桌子两条凳子。在乡下最值钱的是粮食,你一路过来也看到了,新粮还在地上晒着呢。村子里几家能有余粮,粮库打开你也搬不走几包谷子。”

“这是两家还是一家?”老汉看着对面春芽东厢院墙,“若说是一家,怎地一家半截子土坯,一家青砖大宅;若说不是一家,宋娘子又怎么她从小在这里长大。”

“宋娘子不是说那边大宅是新盖的。”婆子坐下来说道:“坐着等吧,我看水田都在村口那里,一会就有人回来了。”

“这样不好,”老汉在婆子身边坐下,“做爹娘的要一碗水端平了,这样两间屋子怕不是要差许多。”

“宋娘子爹娘都没了,你怎么又忘记了,待会可别说漏嘴了。你管人家日子怎么过呢,又闹不到你头上,你啊,整天咸吃萝卜淡操心,净想些有的没的,这个家有宋娘子还能缺好房子住?”婆子解了头巾抓抓头皮,在太阳底下晒着。

“宋娘子都十六了吧?最多两年就要说亲了,这样的乡下地方能说到什么好人家?”老汉指着远方一堆矮小的土坯房说道:“也不知道宋娘子是怎么想的,好好的绣庄供奉不做非要回来。”

“这里有她的亲人啊。”婆子靠在椅背上眯着眼睛打盹,“她跟咱俩两个不同,她有血脉相连的亲人。血脉是什么,血脉就是那扯着风筝的线,血脉就是那牵着船的绳,血脉拉扯着一个人,无论她走多远总是要回来,挣不脱走不掉。”

赶车的老汉和婆子不再说话,安静地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宋阿爷搭着个漂亮姑娘在路上走着,不时有相熟的人看到宋阿爷正要打招呼,张着嘴正要说话看到宋阿爷身旁的姑娘都惊呆了,扭着头看着粉衣女子从面前走过,宋阿爷带着人走了老远村人眼睛还盯着粉色的女子身上拔不出来,抬起手想要招呼一声才发现人已经走远了。

“乖乖,这是哪来的仙女儿?”抬头休息的插秧人不由地停下了动作,视线跟着粉衣女子移动。

“发什么呆呢?”旁边人递了一把秧苗过来,半天不见人接,忍不住说了一句把秧苗塞到他手里。

“哎,快看,快看,好标志的人儿。那个是宋阿爷吗?他带了个仙女儿呢。”被塞了一把秧苗的人扭着头视线跟随着宋阿爷。

“那不是宋阿爷吗?”递秧苗过来的人也转过头去看,只看见一个粉色的背影。

“我说旁边那个,好看吧?”旁边水田里一个小子爬到田埂上,探着脑袋说道:“好看,嘿嘿,真好看。”

“那是谁,宋家哪来这样大的姑娘?”水田里不少人直起了腰身,看着路上缓缓走动的宋阿爷和粉衣女子。靠山村的人没有见过这样鲜亮的粉色,又娇嫩又华贵,一名媳妇抬起胳膊肘擦了下额头的汗水说:“你们说那是什么料子,怎么闪闪发光呢?”

“我知道,那个叫缎子,缎子,村长有一件长袍,就是青锻的。”女人总是更关注衣服。

“村长那件长袍哪里有这个好看?这衣裳跟天边的云霞似的。”一个小姑娘看得痴迷了。

“那是春苗啊,去府城学绣花的那个。”突然有人拍了一下大腿下了其他人一跳,他大声说道:“那肯定是春苗!”

“去府城的那个?那不是去了五六年了,怪不得长得大变样了,出落地这样好看,府城的水是不是特别养人啊。”一个汉子手里的秧苗滑落了他也不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