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正要张嘴问话,少年连忙说:“这个我们不要。”
“这是白菊,白菊花清心明目,菊花晒干了做枕头最是安神凝心了。”少年很快找了其他植株出来:“这个就算我们药行不要,你们也可以拿去茶叶铺里面卖。”
林子想到自己家里有菊花,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的,林子掐了两个叶子放进荷包里,打算回去和院子里的菊花比一比,看是不是一样的。
“这是益母草,你回去可以多种一点,对女人特别好,当菜吃一些也行。”少年又指着旁边一堆草说,看到林子看过来又说:“我们药行不要的。”
林子撇撇嘴,这个人说得好像自己赖上药行了似的。药行又不要,他说来做什么,林子觉得无聊想下山去了。
“这是艾草哎,不管是做艾草饼还是艾条都是好东西,你可以多种一点,自己用也行,药行也收。”少年突然指着一堆半人高的草说,“这里这么多艾草啊。”少年掐了一把艾草叶子放在自己鼻子下闻了闻,又递给大家。
“这个我知道,用过来熏蚊子的。”青土看了一看说道。乡下有艾草蚊香,就是把艾草割了晒干,搓成绳子盘城一团,夏天家家户户都要点了来驱蚊子。青土说:“这个水边多得很,到处都是。”
少年一边说一边采摘一些或是叶子或者整颗挖出来,这些在林子看起来是野草的东西,少年好笑地看着林子盯着自己的背篓,干脆把背篓拿下来给她看,有叶子有根茎有树皮。
“这些?”林子看着这些只能用来烧火的东西:“值钱吗?”
“这个啊,值钱不值钱我不知道,只是用得着就能救命。”少年不知道林子为什么对每一样东西都关注它能不能卖钱,值不值钱。少年想他要找到师傅问问师傅这个村子里的人是不是惯跑行商的,怎么连个小孩子都是满脑子生意经。
青石一行人背篓都装满了,准备下山。少年圆圆的脸庞上面一双明亮狡黠的眼睛,一双细长的眉毛,一双小嘴巴能说会道,白皙的肌肤,笑起来甜甜的怎么看都像一个小姑娘,偏偏他自称是个小子。青石想着回去要跟家里大人说一声,山上来了陌生人,最好叫阿爷去村长爷爷家里问一问。
林子他们下山,青土一到山脚下就跟宋阿爷说了山上遇到陌生少年的事。宋阿爷嘱托他们不要跟外乡人说话更不能跟着外乡人走。孩子们回到家,宋阿爷让二春媳妇看着他们,自己走去村头找村长,要说一说今日孩子们遇到的事。
林子一边种金银花一边琢磨着能不能把少年说的好东西挖下来种,要是再能遇到他就好了,下次一定要跟他说不要扎发髻,别人就不会以为他装女孩子骗人了。林子回到家里看着放到廊下的背篓,里面有少年说的兰花,还有两株枸杞。
“阿爷,”林子惦记着的小小少年和青石等人分开后,飞快地在山林里穿梭,时不时低下头矮下身子从地上挖点什么,或是分株种植。少年很快在更深的山里找到一位同样背着竹篓的老人家:“我把金银花给了一个想种花的小姑娘。”
“这山里哪来的小姑娘?”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站直了身体:“你来看看,这是几年的?”
少年蹲下身子仔细观摩起地上一株“野草”的叶子,又摸了摸根茎:“这是五年,哦不,六年的大黄连。”
“嗯,不错,这株可以摘了。”老人看着少年挖黄连才想起来:“你在哪遇到的小姑娘?一个人吗?”
“不是的,她跟着兄弟几个上山的。”少年放好黄连:“其他人在砍柴,小姑娘在挖一株兰花。对了,阿爷,小姑娘说她家里有牡丹,还有菊花。您要不要去看看?”
“你知道小姑娘是哪家的?”
“我看他们下山的方向了,就山脚下的村子里的。”少年推开树枝继续向前走:“等我回去打听一下,家里有牡丹的人家肯定不多。”
“小姑娘就这么跟你讲话的?”老人家一边四处张望寻找可用的药材,一边跟少年说话。
“嘿嘿,不是。”少年笑了起来:“她看到我的发髻以为我是姑娘家呢。我看山下的男子都是短发。”
“这样啊,”老人摇摇头笑道:“这里男子以短发为主,只有读书人才留发髻。听说京城读书人也少有留发髻了,只一些勋贵们还束冠。回去我也要剃个短发,夏天到了,还是短发凉快。”
少年跟着老人家采了一会草药又说道:“这个小姑娘好有意思,看到什么东西都问我要不要,想着换钱,掉铜子眼里去了。”
“那还不是你把金银花种子给人家招惹来的?”老人家扶着一棵树站着休息:“不要随便说一个人,更不要随便说一个姑娘。如今这世道,姑娘家的名声重。早些年战乱多,自己还活不过来呢,没人在意这个,这几年饱饭吃了,那些个嘴上不积德的,随便编排人家姑娘闹出好几处人命来。咱们是行医的,救人是本分,嘴巴上救人也是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