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热归热,却是瓜果蔬菜最多的季节,气温高,再加上雨水多,韭菜疯长到一尺多长,小青菜很快抽出菜薹,黄瓜不停地开出小黄花,豆角成串地往外冒,谁家的后院都是充满了深深浅浅的绿色,刚长出来的小嫩芽儿掐一把就能放进嘴巴里吃,又水嫩又清爽。
这个时候小孩子不缺零嘴,不管走到哪块地都能摘两根带刺的小黄瓜,掐一个圆嘟嘟的小香瓜,或者摘一条胳膊长的白瓜都能啃上半天。瓜果多大人也不会紧盯着,除了那特别吝啬的周老太太会看到小孩子就骂,越是这样淘气的孩子越是往她家的瓜田去,惹得整个村子都能听到周老太太的叫骂声,这个时候家里的大人就会纷纷出来将自家的小孩子揪着耳朵拎回去:“哪里就馋死你们了?家里是没瓜还是没菜呢?”
其实小孩子的肚子是一个无底洞,村里种多少也不够这些孩子吃的,不过是瓜果一般都种在自家后院,不是亲戚或者亲近人家的孩子进不来,这样的关系吃几个瓜吃了也就吃了,那种专门跑去别人家偷瓜肯定会被抓住的。就像柱子和青山,每天要去后院几趟,那个瓜熟透了能吃了了如指掌,根本等不到别家的孩子来摘。
桂枝家后院除了几颗香瓜,春芽全种了黄瓜,七月黄瓜一天能收几十条,春芽把巴掌大刚长成的小黄瓜摘出啦洗干净用开水烫了再抹上盐,摞起来用盘子压一晚出水,再用卤水泡上三五天,脆爽的酱瓜条就做好了。
宋阿奶每次看到春芽酱瓜条就心疼得只抽抽,巴掌大的小黄瓜刚刚去掉涩味就摘了下来,特别是春芽摘了自家后院的小黄瓜还不够,提了篮子来摘宋阿奶种的黄瓜。每到这个时候宋阿奶就会去找宋大伯娘,桂枝由着春芽胡闹,自己也张不开嘴说她,只好找大儿媳妇念叨念叨,宋大伯娘年纪也大了,坐得住听得了宋阿奶翻来覆去地念叨,还会将藏起来留给小孙子的吃食拿出来招待宋阿奶。宋阿奶愈发喜欢这个大儿媳妇了,连跟着一起住了几年的大春媳妇都往后靠,惹得大春媳妇吃醋道:“阿奶这是有了儿媳妇,眼里就没有孙媳妇了。”
宋大伯娘指指她笑骂道:“你如今掌了家是越发出息了,连阿奶都能拿来说嘴了。”一番话说得祖孙三代都笑了起来。
今年桂枝家没有豆角,春芽就用一罐一罐的酱黄瓜跟二春家换回来许多豆角,刚晒完拉拉草的院子又铺上了竹匾,晒豆角。二春媳妇看到了,跟着晒了一院子的豆角,“这下冬天我也有菜吃了。”
宋阿奶瞧见了道:“你跟着春芽啊,一个夏天就没消停的时候,冬天保准有菜吃。”于是二春媳妇跟着春芽晒完豆角晒茄子,两个月足足晒了好几十斤菜干。
这时候的茄子圆嘟嘟的,天气热长得飞快,摘晚点就老了。新鲜的茄子切成丁加点鸡蛋炒成好吃的茄子酱,捞面极好。或是煮米饭的时候放上切好的茄条,饭熟了,茄条也熟了,捣个蒜加点盐捣成茄子泥,又鲜又香,极是下饭。
茄子松软,宋阿奶很喜欢,但是茄子吃油重,宋阿奶舍不得炒,每次春芽炒茄子焖茄子总是叫宋阿爷宋阿奶过去吃饭,宋阿爷乐呵呵地吃了,宋阿奶一边吃一边心疼。
拌麻头,拌黄瓜,酱黄瓜,酱茄子,茄子酱,豆角酱,鸡蛋酱,韭菜酱,冬瓜酱······春芽换着花样的做浇头,虽然没有肉,一个夏天下来,家里大大小小补上了农忙忙掉的肉不说,还多长了两斤肉,柱子个子眼看着又窜了一截,春苗衣袖也短了半截。
宋阿奶瞧见了提醒桂枝:“桂枝啊,柱子衣服短突突的,遮不住肚皮了。”
宋老根不在家,桂枝也没有闲时候,天天田头地里地忙活,压根没注意孩子们的衣服小了。桂枝自己的衣裳也是破了简单连两针继续穿,一家子破衣烂衫谁也不说谁。
桂枝听了宋阿奶的话忙着给柱子做新衣裳,“柱子今年是辛苦,个子也长了不少,去年的衣裳又小了。”
宋阿奶手里有布料,还是细密透气的夏布,是旧年宋老四拿给宋阿奶做夏衣的青色细稠:“这个给你,你给根子做两件好替换。”
桂枝接过布料放到了一边,宋阿奶看见了说:“你拿根子的夏衣出来,我现在就裁出来你抓紧时间做了根子好穿。”
宋阿奶就是这样,什么都偏着宋老根,以前宋阿奶自己做了拿过来,桂枝收也就收了。如今宋阿奶眼睛不好了,穿不得针引不得线才把布给桂枝,桂枝鬼精鬼精的,宋阿奶拿两件布料只做一件不说,余下的布料不是给自己做里衣就是给春芽春苗两个做。宋阿奶看到了气得不行,还不能说她,怕说了被大儿媳妇知道自己拿布给桂枝,心里头有意见。
夏日雨急,一场大雨打断了春芽晒菜的日程,宋阿奶趁着雨天带着二春媳妇和桂枝坐在廊下做针线。宋阿奶亲自监工看着桂枝将宋老根两间夏衫做好才放桂枝去给柱子做新衣,柱子的夏衣是细麻布做的,料子比起宋老根的差远了。
二春媳妇看到了说:“小婶子怎地不给柱子做两件好衫穿?这细麻透气是透气,就是不经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