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博夫人极为赞同:“这次回家见到她,我也吃一惊,一年时间不见,长得仿佛全然变了个人。”
又说:“所以我才坚持把她带了过来。”
这话带来一种淡淡的尴尬,博夫人向来爽利,浑然不觉,博彤却知道接下来姑姑肯定要说自己家的那点事。她不想坐在这里听,就起身向堂姐说:“阿姐,我想出去看看。”
“可以。”博王后就吩咐自己的亲近大宫女环銮,带博彤去御花园转一转。环銮应声,博彤告退,转身走了出去。
出了后殿,环銮带着两个宫人,果然引着博彤向御花园而去。此时已是夏季,花园里虽然无花,但山石错落,树影葱茏,一带绿水蜿蜒从青翠的绿坡下流过,隐入宫墙深处,别有一种宁静和通透。不知哪处宫殿里,有人在漫弹弓弦,乐音若影若现,就着这样的乐声,博彤慢慢将御花园看了一遍。
****
博彤出了殿门之后,博夫人果然说起了博彤和她那继母的事。“.....简直斗了个乌眼鸡一般,你三叔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我一看,就说这样不行。你想,继母虽然是继母,可终究是和你三叔朝夕相对的人,博彤要斗,怎么斗得赢?况且,她再过一两年就要嫁人,不趁这个时候抓紧寻摸,一心只和继母斗,就算斗赢了又怎么样?不过是父亲伤心,继母灰心。就算打起精神给她找个人家,她自己心里也过不去,疑心这到底是嫁她,还是赶她。三败俱伤!”
“所以,我当机立断。说服了你三叔,把她带了过来。你三叔同意了,她自己倒不肯,总觉得自己颇有战果,还要恋战。好容易说得同意了,一路上却总有怪我多事的意思。”
姑姑是个爱表功的人,博王后觉得这表功的对象里恐怕也有自己,就说:“她还小,将来总会明白姑姑的苦心的。”
果然,就听博夫人又说:“所以今日我把她带到宫里来,来看看你。让她看看,你如今过的什么日子。”
这话说得未免有些太露骨,博王后不得不喊了一声“姑姑”。
博夫人反应过来,轻拍了拍自己的嘴:“哎,你知道我这张嘴,就是没个成算。掌嘴掌嘴。”说着起身,装模作样行礼道歉:“老身给娘娘赔礼了,还望王后娘娘看我年老昏聩,轻饶则个。”
这样一张粉嫩芙蓉面,又是老生,又是年老的,也只有姑姑说得出来。
博王后无可奈何:“姑姑起来吧。”她身后的宫人向前把人搀了起来。博夫人满面笑容的重新坐了下来。
****
博彤回来的时候,博夫人正和博王后说赭石城里各家的趣事。看看时辰,博王后吩咐环銮去看看备宴情况,又对博夫人和博彤说中午就留在宫中吃饭。
宫里的饭,博夫人一年可说吃了不下百回,一顿吃不吃的,于她不算什么事,但这次不同,这是博彤第一次入宫,这顿饭肯定是要吃的,她就应了下来,却问:“大王可会来一起用?”
高昌王就在前殿,夫妻二人说起来只隔了两堵宫墙,但博王后还真不知丈夫中午回不回来用餐。
“遣人去问问吧,回不回由大王决定,但问不问,却是你的心意。”博夫人劝道。
成婚至今,他们夫妻之间早就不用诸般顾虑这种小心意了,但这是姑姑的好心,又想到博彤第一次入宫,确实也该拜见大王。这么一想,博王后果然派人往前殿去了。
一时宫人回来,一同回来的还有前殿的内侍。内侍向博王后行了一礼,才禀道:“大王得知夫人与博小娘子入宫,道应该回来看看,只是眼下事还未谈完,一俟政事完结,便摆驾回宫。请娘娘先行款待,不用等候,请夫人和彤小娘子自在用饭,不要拘束。”
内侍回话时,博彤跟着姑姑站了起来。在她听来,这番话显然是客套之语,大王肯定不会回来,但博夫人却喜形于色。
等博王后说过一句“知道了”之后,博夫人笑向内侍道:“多谢大王费心。大王一番美意,我等必不辜负。”
内侍退去,又闲话了几句,环銮来回宴席已备好,博王后就邀请姑姑及博彤,三人一起向东厢走去。
吃过饭,三人又回到殿里,各饮了一杯茶,看看时辰,博夫人正要起身告辞,就听殿外有人高声唱礼:大王到!
博王后一喜,当即迎了上去,博彤和姑姑跟在后面,还未见到大王的人,就跟着行礼蹲了下去。
高昌王年愈五十,见博王后来迎,笑着牵住了她的手,又见博夫人带着一个小姑娘行礼,道:“平身吧。”
博彤跟着姑姑站了起来。高昌王看着博彤,问:“这就是彤小娘子?”
博彤站在后面看着大王,大王身形魁梧高壮,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见大王问,她向前走了一步,开口喊了一声:“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