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不再说话了,他站在那里看一个培养皿,用他的超绝视力,看那些菌类的生长。
然后他问:“或许,我该让她自己选,对吗?”
布鲁斯用问句做回答:“您已经知道了答案,不是吗?”
可是让阿琳娜自选的结果,也还是没好到哪里去。
简单来说就是阿琳娜沉迷进了《暮光之城》,甚至开始研究起了爱丽丝和贾斯帕的身世。
史蒂夫真的碎了。
史蒂夫真的好奇起了,看到介绍说作者史蒂芬妮·梅尔有英国文学学位,顺手就看了这个系列。
他大受震撼,他觉得世界完了。
贾斯帕在他下单的时候就发短信给他说这部作品经常被诟病啰哩巴嗦、除了感情什么也没讲,但是第一部实体书看到三分之二不到,史蒂夫就已经有想打沙袋的冲动。
“她才十几,他却得过西班牙流感,差点当了一战老兵。”
贾维斯安慰他说:“综合当代网友的看法,我能开解您的就是——不是大十岁,是大一百岁,就没什么的。”
史蒂夫没有被安慰,只是心里一沉。
“而且,很明显,这个作者是×门教人!她都读过大学了!还在用她的作品宣扬×门教——显而易见,爱德华就是她的引导者,她在写女人只能被男人带着上天堂!”
贾维斯给史蒂夫放了音乐:“友情提示,队长,出了这个门,这种话就不要讲了。即使我是程序,我也不得不说我感情上支持你;可是理性让我提醒你,队长,他们真的有钱有势,在各种意义上影响社会。”
史蒂夫无话可说,只是在想,《福尔摩斯探案集》还是太全面了,其中的《血字研究》就应该加入八年级课本。
“但是美国支持教材自由,队长。”
史蒂夫闭上了眼睛,因为他知道确实如此,不仅不教进化论,还可能反现代化。
他无法再读下去《暮光之城》的书,于是他看电影。
然后史蒂夫就学会了如何给视频快进。
第二部、第三部让他倍感无聊,他无法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更无法理解贵族制;而第四部真的让他动了杀心,至于为什么,那就是那该死的烙印。
史蒂夫真的受不了,以至于打穿了两个沙袋。
打沙袋确实有效果。
他体力消耗一些以后,大脑开始自动复盘整件事。没来由的,或许是出于第六感的,他就想起来了巴基跟他说阿琳娜喜欢阅读的情景。
要知道巴基素来是个干脆利落的人,那些吞吞吐吐,必然是有一定的缘故。
他可能是在整我。史蒂夫想着,去安全屋找了娜塔莎。
娜塔莎果然笑了出来。
“是,是,”娜塔莎无奈地点头,给史蒂夫泡茶,“他当然是。他的意思是,他曾经没收了阿琳娜无数本偷偷藏起来的西欧杂志。而他没收是最有利于阿琳娜不受惩罚的,毕竟我在他那里看过里面的内容。嗯,按照尼基塔的说法就是那种东西浪费同志们的生命,荼毒年轻人的意识。”
史蒂夫呆滞了一下,不过迅速自我调节过来,继续做自我情绪的主人翁——好消息,巴基那么快就能有心思整人了,状态极好,消息喜人。
“我决定放弃跟阿琳娜搞读书会了,”史蒂夫深呼吸,“就这样吧!我也要有我自己的生活,我看做点玻璃画或者马赛克瓷砖装饰吧。”
“用我帮忙吗?我学过这个。”娜塔莎说,尽管她平时连屋里的衣服都不叠,都是巴基出来喂猫放风的时候给她做家务。
史蒂夫说:“我想置办一个新家,等我们搬进去,里面的陈设不会像安全屋一样就是个样板间。”
娜塔莎没有说什么,只是夸他很乐观,有这样的心态做什么都会成功。
“是,”史蒂夫频频点头,“我还打算通知贾维斯,让他给阿琳娜置办一个HBO流媒体账号。”
“为什么?看《冰与雪之歌》?”
“看《真探》,”史蒂夫深吸了一口气,“指望她爱上马修·麦康纳和伍迪·哈里森!”
娜塔莎大笑,这是很久以来的第一次。
*
PS:以下是我朋友的作者有话说,我的有话说在最底下,请一定要看:
1.开头我抄我自己,觉得眼熟不用煎炒。
2.布鲁斯·班纳本科学文指的是爱德华·诺顿学的是历史,我们本科学历史的人做什么都能成功(除了继续在学阀化学科里研究研究)。
3.鉴于有人可能有宗教信仰,那一段没写太细,如果看到此处真的有人信那个,被冒犯了是你活该;本番外灵感就是去年夏天我ip端了一个×门黑教会。
4.我没有攻击《暮光之城》,作者信×门教又不是冷知识(卡莱尔的医生直接在MTV颁奖礼说过),电影第一部和演员们都迷人也是烫知识。
5.解构主义很棒,但是不要什么都解构。我不是非要爹一下,而是认真讲,依赖上披着解构主义外衣的烂梗玩多了,表达能力就会退化的,这辈子就完蛋了!
6.尼基塔是赫鲁晓夫的名。
7.欢迎大家平时做做高中阅读理解,现在的整活儿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