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可三日过去,依然没有任何消息。
国政繁多,再加上皇帝出事,虽稳住风声,可朝堂内外皆人心惶惶。皆说太上皇那时偏要立病逝太子的嫡子为帝,引得康王等人的不满,现在终于下手。
席虞康哪有时间管这些传言,成天忙的脚不沾地,大长公主负责稳定人心,其余政务与明里暗里的势力斗争都要他负责,沈丞相在旁协助。
多事之秋,他现在只关心如何让皇帝醒来。每天请人去问曾副使。
曾副使传消息说,他没有能力,但他请了高人过来,不出五日便可到达。
秋日寒凉的夜晚,绵绵细雨蒙蒙,京城外一家客栈,钟毓灵站在窗前看着外面依稀泛黄的树叶。
那日说是修养好再出发,可凌云突然收到一封信,当即叹息后,便要去京城。
那封信是他的一位故交之子的求助信,原本碍于他的身份,他不想再回到京城那地方,可他当年欠那故交一份情,这次便一次性还清。
怀清道长担心凌云道长的身体,自己有事要忙,便让卫宁知和钟毓灵陪他去。
众人得知是要去京城,都十分开心。
京城是黎国最繁华之地,而且那里有席虞康。
当晚就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
一路上为了照顾凌云道长的身体,所以走的很慢。
到京城郊外时,已经是第六天晚上,城门是进不去了,只能在附近找了间客栈。
钟毓灵原本心事重重,听着绵绵雨水渐渐放空。
“你在想什么?这么入迷?”一道响指将她惊醒。
钟毓灵回头,柳辰安正俯身好奇的看着她。
“没有啊,你来干什么?”钟毓灵想的事暂时不能让他们知道,只能快速转移话题。
柳辰安被转移了注意力,神神秘秘的给她递了一个温热的东西。
钟毓灵低头一看,是板栗!
“你哪来的板栗?”怀里纸袋中的板栗,个个饱满,香甜气味沁人心脾。
柳辰安得意,高高束起的马尾晃来晃去,“我看厨房里有,想着你说过爱吃,就买来了些,炒了给你尝尝。”
钟毓灵剥开栗子放入口中,香甜软糯,口齿留香。
“多谢!”
柳辰安摆摆手,“不客气昂,今夜下雨寒凉,你多吃点。”说完顿了顿,“别吃太多,小心积食。”
钟毓灵将剥好的几颗板栗给他,“知道啦,大厨。”
柳辰安接过,走时叮嘱道,“别吃太多啊!”
“知道了!”钟毓灵无奈,她又不是贪嘴不知轻重之人。
柳辰安回房,颜辞看他出去好长时间才回来,问他去哪了。
他没说,只是欣喜的张开手指,露出几颗栗子,神气的说,“看到没?钟毓灵给我剥的栗子。”
颜辞看着他那没出息的样子,顿感失笑。
可随即有严肃下来,将他拉到桌前坐好,“你可是喜欢钟姑娘?”
柳辰安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冷静下来后,对颜辞坚定的说,“是!我喜欢她!”
颜辞接着问,“你喜欢她什么?我看她可不喜欢你。而且你知道你们的差距吗?”
柳辰安也不知道,只记得初见时雷声中电光下,把他们护在结界里,一招制敌的坚毅模样。
后来日复一日的相处,她总是吸引着他。
她那么优秀聪慧,无数次救他们于水火,瘦小的身躯总是挡在他们前面。
他开始心疼,自责,责怪自己的弱小无能,想让她开心,想让她一直明媚。
柳辰安说,“我知道,可我就是喜欢她,她不喜欢我没关系,我喜欢她就行了,只要她回头,我永远在她身后。”
颜辞无奈,“你想清楚就好,莫要给钟姑娘造成负担。”
说完,拍了拍他的肩膀,便去另一边休息了。
柳辰安独自在桌前坐了半饷,抚摸着剑柄滑动。
他就是因为知道他们之间的差距,才会缠着凌云道长拜师。
他和她的差距犹如天堑,他若是毫无行动,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到时候,他会彻底追不上她的步伐。
骨节分明的手指握紧剑柄,直到泛白又陡然松开。钟毓灵自他走后,一颗颗吃着,脑中思绪万千。
接下来的事情危险重重,他们与她是否应该继续同行。
她知道柳辰安和殷令仪在努力成长,可有些事情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成果的。
重阳宫与白云观皆有弟子牺牲,玄门人都有伤亡,他们怎么可能一路安然无恙。
但又想到这一路的经历,他们在凤夷山上的苦修,这几天都没有松懈。
这样会不会又有些不公平,还是等京城事毕,再与他们细说,让他们自己选择。
次日清晨,雨渐停,几人在城门始开时,便入了城,直奔悬镜司总部。
悬镜司门口早已有人接应,一清秀小童恭敬行礼,“拜见凌云道长!”
凌云道长微笑颔首,跟着小童进入悬镜司。
昨夜的细雨洗的玉石台阶光滑,悬镜司放眼望去空旷沉闷,连廊处挂着蒙着黑纱的灯笼。建筑犹如郭正使般,刚正的一丝不苟。
到厅前时,那小童站定,抱拳道,“副使,凌云道长到!”
作者注语:现在的皇帝是席虞康的侄子,而他的大哥也就是之前的太子因病去世。
老皇帝注重嫡系,太子故去后,直接让太子的嫡长子(现在的小皇帝继位。继位时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