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男朋友每天磨刀霍霍 > 第3章 岭南拜师

第3章 岭南拜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要不,你回去吧。”谢宴说。

阮老爷口中的绝世高人在南粤,回家收拾好东西他马不停蹄出发。

这次跟来的不是阿福,而是被童试折磨得不成人形的阮浪。

“不要,还没转够呢,回去爹娘又要抓我读书,”阮浪举着镜子数脸上新冒的痘,越数越多,火气冒上来,“整整一个月了,你怎么连蒋老头的书房门都没进去?”

“来的时候伯伯就说得很清楚了,不容易的。”

谢宴随口应答,蹲在两个小药罐前,先后揭开查看,思索一通“先武后文”,应该差不多了。

用小碗将凉茶盛出,晾到不烫嘴。

阮浪端起黑乎乎的一碗,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凑近,但光闻气味很想呕。他面露菜色:“这个真的有用吗?”

谢宴语气坚定:“隔壁小孩和你症状很像,他就是喝这个方子。”

脸上红肿确实难受,何况也不能输给小孩啊。

阮浪眼一闭,心一横,直接一步到胃,喝完放下碗,却见谢宴正一脸轻松地小抿。

阮浪狐疑:“好像你也不喜欢吃苦的吧?”

这点以前就让他觉得匪夷所思,一个穷得都快没裤子的人,哪来的条件挑食不吃苦瓜。

谢宴露出和煦笑容,抱着碗默默后退。

阮浪跑到谢宴的药罐子前一通嗅,毫无苦味,竟然还有那么一丝丝的甜?!

“为什么你能喝这样的?”阮浪一手指谢宴的罐子,另一只手颤抖着指向自己的,“而我......”

谢宴饮尽,把碗放在门口小凳上,悠然道:“症状不一样。我只是有些上火,所以搞点桑叶、白菊和甘草煮煮就行了。”

另外加了两勺白糖都是小事,就按下不表了。

“但是你情况严重,肝火旺盛、口舌生疮、痈疽疔疖、食欲不振一个不落。”

阮浪觉得自己好像被忽悠了,却找不到问题所在,愤而拍桌:“我有吗?”

“有,更重要的是烦躁易怒。”

谢宴腹诽,这点和隔壁那个小炮仗真的一模一样,他娘能揍他,自己却又不好直接上手,所以凉茶里连翘多放了些,这个也按下不表。

话语间,谢宴已经出了门:“到点该去拜师了,回见。”

阮浪好气,但谢宴的话还在他脑子里打转。

难道真是因为自己不适应岭南的气候,病了?其实事情没到值得生气的程度?

想到脸上恼人的红肿和隔壁小孩欠揍的模样,他深吸两口气,准备再老老实实灌碗凉茶。

突然窗外扔进一香囊。

“防蚊虫。”谢宴的声音飘过。

就是这个混蛋的问题!

偏要租个水塘边,还篡改古人诗句,扯什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莲”。

岭南毒虫已经成害,水边更是重灾区。屋子里天天薰着艾草,两个人走出去都怕被道士当成艾草精收了。

......

刚收到阮老爷喊他回家的信时,谢宴脑子里过了一遍宋濂、范仲淹的事迹,总之是“天大寒砚冰坚”“划粥割齑”之类的。

也试图演绎迎着风雪读书并干啃窝窝头,以打动好心老人家。

但是不行。

南粤不下雪是其次,蒋著第一天就明说不想教他才是重点。

就像现在这样。

“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四书五经、程朱注释这些都用得很熟,再多练两年,应付科举不是问题,没必要再来找我了。”

蒋著上了年纪,慈眉善目,拒绝起连续一个月过来点卯的年轻人却很干脆。

谢宴躬身行礼,回道:“先生,这些第一天您就说过了,学生一直记得。”

“既然都记得,怎么还要来?”

“因为学生并不只是想应付科举。”

蒋著说:“若是想当圣贤那更教不了。”

谢宴摇头:“学生很俗,不想当圣贤,只想当个能干事的人。”

“科举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公平的通天之路。但为了考试背得滚瓜烂熟的那些,也许朱子他老人家活到现在也不认同。金榜题名不容易,往下的路更加曲折。”

蒋著说:“从古到今能干成事的有几人,实现后能得善终的又有几人?”

谢宴说:“坦白说我没有把握能做到,但总要有人去做的,就算是一根木柴,扔进灶里也能让火烧得旺一些、久一点。”

蒋著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他的眼睛那么明亮,仿佛那团描述中的火焰就在其中。

他想知道这团火起于何处,于是问:“你究竟想做什么?”

谢宴语气和缓:“我喜欢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那首,繁华又安宁,哪怕独立桥头吹吹风也足够舒服。

“天下太平、海清河晏这是人人应该有的,一点不过分、一点不贪心,我想要创造和留住它。”

“哪怕只是作为一根木柴?”

“哪怕是一根木柴。”

滴漏尽责记录时间,已近午时。

阳光穿过树影,照进门窗,在谢宴脸上映出明亮的一横,光点在他眉宇间跳动,轻尘泛起又缓缓落下。

蒋著安静低头坐着,身体微微前倾,两手交叠握住拐杖立在身前,像一个普通打盹的老人。

过了好一阵,如梦初醒,蒋著说:“我已经好些年没有收过学生了。”

“我知道。”谢宴应声。

蒋著掀起眼皮:“难得认真教过的,现在都过得不算好。”

谢宴摇头:“这我还真不知道。”

蒋著哼一声,挪开拐杖,身子侧向一边。”

谢宴端茶献上,说道:“过去的一个月老师在选学生,学生也在看老师。我不知道您过去经历过多少风浪,但已经认识您这个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