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知识的成本实在是太过于高昂了。
嬴政虽然在赵国过得不是很好,但是赵国也没限制他网上的消费,而子楚穷得只剩下吕不韦的钱了。
嬴政有钱有闲,一学就是学一天,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就是几乎无法逾越的天堑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儒家以后有那么强的影响力似乎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了。
嬴政扫过书架,一眼认出满目皆是儒家典籍。
他对儒家学说虽无兴趣,但是从书名和书封上的只言片语完全可以辨出来这些书籍所属的流派。
书店里位置最好的几个书架上整整齐齐码着的是儒家的著作,其他诸子百家典籍则被另外放置,数量也比儒家的典籍少了许多。
这不对。
作为法家的单推人——只是偶尔稍微花心一下,嬴政难以理解儒家何以盛行至此。
孔子周游列国时无人理睬,现如今儒家的理论又能为这世道带来何种变革?
也许是他学得不深,但嬴政总觉得儒家不该有此地位。
更何况距离他七岁时的年代不过一百六十年,怎就变成儒家称霸天下了?
扶苏也在思索。
他比嬴政更通儒学,深知其核心其实是一千年来的伦理道德。
不如说诸子百家每一种学说都是这个文明的一面。
可要以此取代法家学说……扶苏忍不住挠头暗忖:这究竟是谁的手笔?
无论儒家法家,扶苏认定自己更该继承嬴政的意志,儒家的学说只是他比较欣赏的,他可不会为了推崇儒家而反对嬴政。
嬴政与扶苏脑中同时闪过“莫非有不肖子孙”的念头,对视后却默契地避开了另一种可能。
来购书者多是为《史记》。此书初版时寂寂无名,司马迁本非显赫之辈,传闻他初版完全是自费出版,仅在长安售卖,然而世人对《史记》交口称赞,最开始印刷的几百本很快就卖了个精光,出版社这才加印了,如今更被书店摆在显眼处作为书店主推的书籍。
嬴政与扶苏佯装选书,实则竖耳偷听周遭私语。
“起兵当真可惜了……”有人付钱后缩在角落与同伴低语,他的手里也拿着《史记》,显然是看了史记之后心里有所感慨,实在是忍不住想要键政了。
嬴政与扶苏耳力极佳,扶苏装作挑选书,而嬴政拉着他的袖子,装作一副陪着父亲出门买书的样子。
“纵使太子因为巫蛊陷害又找不到皇帝心急如焚,起兵这步棋也实在拙劣。”一个人说道。
“我估计他是不是想要以史为鉴,生怕又出现秘不发丧这类事情。”另一人叹道。
“只是起兵实在是不妙啊。”那个人摇着头,感叹卫太子的冲动,“这其中搞鬼的人太多了,这前面一片迷雾他就敢一头扑过去。这以史为鉴总也要看看现在究竟是何等情形。”
扶苏听到那些人的话,忍不住轻哼了一声:“这位太子当真是不孝。子弄父兵,本就是大忌。没有父亲的命令,却敢擅自发兵。做儿子的总该对自己的父亲多加几分信任吧。老老实实地待在那里,父亲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能省很多麻烦。”
这话他是在嬴政耳边说的。
嬴政想了想,很难评。
他如果代入皇帝的身份,那扶苏这话的确是很符合他的心意。
但是如果把子楚代入皇帝,那嬴政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虽然不知道以史为鉴是以什么史,但是就像那个人说的,做事终究得从现实出发。是否起兵有时候不是关键,关键是有没有把握赢。
胜利才是一切的核心,只有胜利才能有解释权,
能赢就起兵,不能赢就像扶苏说的那样……还是算了,嬴政觉得扶苏这应对策略也太消极了。
都被人掐住脖子了,总得挣扎两下吧?
而且这人代入太子的身份是几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