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斯礼不想让老太太知道,老太太就不知道。
那……
他自己的事……
秦斯礼什么都知道——这个念头突然从秦百顺心底冒出来,他一下子便软了,扶着身边的墙,坐了下来。
饭没吃两口,老太太院子里的王嬷嬷不请自来,并把厅堂里的丫鬟小厮们都赶了出去。
秦斯礼看着王嬷嬷这番阵仗,不由得笑起来,“王嬷嬷,这小厨房熬的粥不错,我给你盛一碗。”
说着,起身盛粥,端着粥放到了王嬷嬷面前。
王嬷嬷一脸严肃,扫了一眼粥,紧绷着的脸松块了些。
“郎君知道我找您是为了什么?”
秦斯礼吃了口菜,故作思考,最后摇摇头,“嬷嬷您有话直说。”
“徐圭言的事。”
秦斯礼点点头,低头喝了一口粥,过了片刻后才问,“她怎么了?”
王嬷嬷身子前倾,“您瞒着老太太就算了,现在还把她接到家里?老太太知道后怎么办?”
秦斯礼放下碗筷,拿着帕子在唇边按了按。
“她家失火,就住一阵子,房屋修缮好后,就走了,用不了多久的。”
“郎君!你怎么就听不进去话呢?她当年铁石心肠,害你至如此境地,现在你还和她有如此密切的来往,秦家冤魂不得瞑目啊!”
秦斯礼听到这番话,神色突变,沉着脸不说话。
半杯茶后,秦斯礼才淡然地说:“她是县令,我是主簿,她住进来,我没有拒绝的理由。”
王嬷嬷一下子站起身来,“难不成你不同意,她徐圭言还能强住进来?!”
秦斯礼摇头,“嬷嬷您放心,只要您稳住老太太,其他的事我都能自己解决,我心中有分寸的。”
王嬷嬷操碎了心,换来这么一句话,便觉得没有再言语的必要,“郎君,您好自为之吧。”
说罢,她转身离去。
秦斯礼笑笑,觉得王嬷嬷是多虑的,站起身来,想着要出门去公堂,可垂头盯着桌子上还没动过几筷子的饭菜,左看右看,嘴角的笑渐渐消失。
饭菜秀色可餐,秦斯礼拿起筷子,看了一圈,都没下手,片刻后,他扔开筷子,转身走了出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大将军冯知节凯旋,冯家人人脸上都挂着笑。
冯淑娇一早就回了冯家,她和顾慎如争吵一事还没有结果,但父亲冯知节回来,顾慎如必定会忌惮几分,在冯家谈事,她自然高他一头。
所以冯淑娇更是喜上眉梢。
顾书意从书院回到冯家的时候,冯知节已经设宴款待宾客了,他看到顾书意,满眼都是欣喜,“我走这么几个月,书意已经出落得这么漂亮了!?”
“外公,您精神越发好了。”
冯知节哈哈大笑,拉着她,让她坐到自己身旁。
李林和陆明川自然也是被邀请的人,只不过前一晚处理徐圭言的事,他们也都没睡好,到了宴会上,几杯酒下肚,便有了几分醉意。
宴会正兴,冯知节突然端着酒杯站起来,晃晃悠悠地站在了大厅中间,摇头晃脑地说:
“诸位将士,今日我等能得以凯旋,得以在这殿堂之上举杯共贺,实乃诸君赤胆忠心、悍不畏死之功!
自战鼓初鸣,旌旗烈烈,沙场之上,每一分胜果,皆洒满了尔等的汗水与鲜血。身为主将,我深知,一场胜仗从非一人之力。阵前冲锋的无名小卒,后方护旗的弓手,乃至每一位固守辎重的弟兄,皆是这功勋的根基。
如今你们保家卫国,光耀社稷。为此,本将特奏陛下,于今日庆功宴上加封有功将士之官职,赐田授爵。汝等尽忠之名,已载功勋薄,未来更有可期。
然战乱未平,强敌犹在,愿诸君莫负恩泽,继续为家国献力,护我盛唐万年基业!
来!满饮此杯,敬我铁血唐军!”
说完,便举杯一饮而尽。
殿堂内的人都站起来,举杯共饮。
李林在这个时候,太阳穴不由自主地跳了几下,呼吸不由分说地变急促。
冯知节放下酒杯,挥了挥手,李林目光随着将军的手,移动到小厮身上,眼看着小厮朝自己走过来,额头上的汗瞬间如雨下。
然后,他一下子趴在桌子上,闭上了眼。
“陆县尉,李县丞这是怎么了?”小厮在一旁问。
陆明川侧头看过去,想了一下,“吃酒吃醉了,你有什么事?”
“将军让我来拿晋封的折子。”
他张了张嘴,犹豫了一下才说,“这事儿我不清楚,你得问李县丞。”
小厮无助地看向陆明川,“陆县尉,将军让我来拿……这……我不好交代啊,”说话期间,他鼻头上也都是汗,十分紧张。
“县令来了吗?不如你去问问县令?”
小厮扭头环视一周,“大人……”小厮模样都快哭了,陆明川无奈地摇摇头,“这样吧,我和你去和将军说……”
“我怎么睡在这儿了?”李林呢喃的声音传过来,小厮和陆明川看过去。
李林扒着小厮的肩膀做起来,干笑两声,“不好意思啊,吃酒醉了,让你看笑话了。”
小厮抿着嘴摇头,“李县丞,将军要晋封的折子。”
李林听到后,故作迟疑了片刻后,“我今儿没带……”
小厮一惊。
“不过县令还没来宴会,你让将军带个话给县令,她来的时候就会带过来了。”
“这么说行吗……”小厮犹豫地问。
“行啊,你就这么和将军说,他理解的。”
小厮点点头,站起身走到将军身边,冯知节知道后只是点点头,小厮跑出了殿堂。
李林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