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书有战书的行文习惯和语气,大部分都是套话,无非是声讨我们是反贼、强调自己出师有名。李严的开战借口果然是去年的刘权、薛礼之死。他痛斥我谋杀了大汉皇子,十恶不赦,“兴举国之兵,灭贼寇威风,平荆楚之乱”,号称自己大军二十万、战船百余艘,不日即将进攻江陵。
以上这些都是没有用的废话。战斗已经打响,夷道失于偷袭,是否正式宣战无关紧要,也不需要什么理由。至于宣称的兵力,百分之百是在夸大其词。古代兴兵作战,都会夸大己方兵力,以显示实力、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甚至留在史书上的兵力数字都不能相信。蜀汉全国加起来都没有二十万兵力,他李严能调集到四分之一就算他很有本事了。
唯有在战书正文之后,他写了一段补充的小字,才真正揪起了我的心。
“另,前日夷道之战,与令弟夏侯和于城外江上不期而遇。如今令弟轻伤已妥善处理,其余一切安好。若将军有意迎回令弟,尚有商榷余地。”
我一口凉气卡在胸口,半天才回过神来,看着好整以暇的黄臻,沉声问他:“夏侯和……我弟弟被你们俘虏了?”
他毫不退缩地盯着我,答道:“信中已写得十分清楚,无须多问。”
“……李严派你来送这样一封信,是什么意思?以他的做派,我以为不是应该直接杀了夏侯和,把首级送来给我示威吗?”
黄臻莞尔一笑:“将军是希望令弟死?”
“战死沙场是武人的宿命和荣耀,我不想弟弟受辱!”
他微笑着点头:“不愧是同胞兄弟!夏侯和也是这个意愿,只是我们却不能让他如愿。”
“你什么意思?俘虏了夏侯和却不杀他,又写信告诉我这件事,你们……李严在打什么算盘?”
黄臻故意环视四周,忽然走近一步,故作神秘地说:“就在这里说,方便么?”
我没好气地回答:“有什么不方便的!就在这里说!”
我很清楚他是什么意思,甚至也猜到几分李严不杀夏侯和的用意——他们想逼我谈判,用东西来交换。但我现在手上除了这座江陵城,什么都没有。
果然黄臻开口说道:“太守的意思,将军倘若不想看到令弟的首级挂在夷道城头,是可以谈的。”
我沉默了。黄臻脸上挂着微笑,自信而张扬,让我一瞬间很想拔刀砍下他的头,直接丢回给李严。
不知是不是意识到挑衅有些过分,他后退半步,稍稍收敛了表情:“将军可以仔细考虑一下,太守也不是要将军马上给出答复。不过,拖得时间久了,令弟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就无法保证了。”
我斜眼瞅他:“李严派你来,不怕我一刀砍了你,把你的首级挂在江陵城头?”
他昂首挺胸:“黄某接下这道命令时,便将生死置于度外!若黄某以身殉国,只怕令弟的下场更为凄惨!”
我冷笑一声,挥了挥手:“走吧,回去告诉李严,要杀就杀!夏侯家的男儿,没有一个贪生怕死!夏侯称身负主君之命镇守边城,忠孝难以两全,顾不上骨肉亲情了!”
黄臻并不生气,冷淡一笑:“好,黄某知道将军的答复了。不过将军也别这么着急,静下心来多想想,或许能有不一样的想法。战书既然送到,黄某今日先行告辞。”
说完转身便走,一如他被带进来时的高傲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