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尚未散尽的烟尘,我率领船队与夏侯尚和文聘会师。我带着司马昭、夏侯和以及陈庆、唐复等副将一起下船,来到夏侯尚驻扎在江夏城外的大营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胜利之后的喜悦,我的到来更是受到了热烈欢迎,夏侯尚和文聘两个年长将领看向我的眼神都满溢着惊喜和敬佩。
“想不到江陵水军在叔权的训练下竟然如此厉害!仅凭一城一地的水军之力,便将不可一世的东吴水军击破,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叔权什么时候对水军如此精通,此前怎么从来不曾听说呐!”
“南中郎将真是深藏不露。当年在江夏一见,本人虽暗自有所期待,也万没想到是如此厉害的少年英才啊!”
两人的赞不绝口更是让我既受用也惭愧,场面上也需要谦逊客套一番,连忙行礼道:“两位将军过奖了!有此战绩,非我一人之功,实赖全体将士努力,刻苦训练,方能扫荡贼寇,成就今日壮举。还请征南将军向朝廷奏报时,为全体将士请功求赏!”
夏侯尚笑道:“这个自然!这个自然!我看啊,今日江夏大捷,孙权贼人撑不了几天,定然要撤回老巢。到时水陆并进一齐追击,定能取孙贼狗命,一举铲平江东!”
我笑而不语,其他人都很激动地附和。一片欢笑声中,夏侯尚悄悄扭头咳嗽了几声,也没人注意到,除了站在他身边距离最近的我。心头掠过一丝微妙的异样感,我留意去看夏侯尚,发现他脸色似乎不太好。先前因为大家都是彻夜激战,我以为是劳累所致。然而仔细观察,他的疲惫和憔悴似乎比所有人都要明显,更甚于比他年长的文聘。
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历史上的夏侯尚,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我想不起来。实话实说,夏侯尚不算是很出名的三国武将,我相信能够记住他生平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我没记住也不能怪我。但我记得夏侯尚之死的内幕,据说是因为曹丕赐死了他心爱的小妾,导致他忧思成疾而死。而现在曹丕都死了,他还活着,他的小妾好像也还活着,那他的命运,是不是也发生了改变?
换句话说,我的到来不仅加快了历史进程,也可能改变个人命运。有的人提早去世,而有的人却延长了寿命?那么,曹叡会是哪一种情况?
我无法遏制自己内心的激动。如果夏侯尚的情况证明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历史进程的加速,那么是不是也有可能,曹叡会因为我而避免英年早逝的宿命?这可能吗?
正当我看着夏侯尚发呆的时候,夏侯威的声音出其不意地叫醒了我:“三哥,你怎么盯着征南将军发愣啊?”
我如梦方醒,眨了眨眼睛,看到夏侯威、夏侯和、司马昭在我面前围拢成一圈,三双眼睛齐刷刷盯着我。在他们身后,夏侯尚也满脸不解地看着我。我俨然成了人群的焦点。
我尴尬地笑起来,给自己找借口:“没什么。看着征南将军,忍不住就在想,咱们兄弟并肩作战的场面,若能叫父亲看见,不知该有多好。”
一番话说得两个弟弟神情黯然,其他人的疑惑也顿时转变为同情。夏侯尚是我们的本家哥哥,和我们兄弟其实是同辈,尽管他比我们年长不少。我这样说固然是给自己解围,实际上也不能不说是带有几分真情实感的。
然而这番话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意外。司马昭撇了撇嘴,不无委屈地说:“中郎将此言一出,倒显得只有司马昭一个是外人了!”
我顿时又尴尬起来,连忙安抚:“子上,我不是这个意思……”
“说什么呢!子上跟我是兄弟呀!”
夏侯和打断我,一把拥住司马昭,亲热地搭着他的肩,使劲把他的头往自己肩膀上掰。司马昭似有还无地挣扎了一下,便顺着夏侯和随他去,嘴角还露出一抹偷笑的表情。我打眼一看不免担心,自己弟弟和司马昭这样子,我该理解为两小无猜?还是应该杞人忧天地再深入解读一下?
跟谁不好,偏偏跟司马昭……
一阵笑闹过后,夏侯尚转回正题,要众将各自回去安顿士兵,清点人员和物资,汇总战报。安排妥当之后,晚上在中军营设宴请功。众人一番道谢,领命散去,各自回营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