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三分归魏(下部) > 第1章 一、太和二年(上)

第1章 一、太和二年(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月落星斜。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时候,浓重的黑夜仿佛拥有了实体,密不透风地覆盖着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这个时间理当沉浸在梦乡。无论遇到天大的事,醒来之后又是新一天的开始,从头来过。

但我没有睡。我麾下的两千江陵水军也没有睡。

站在旗舰的船头,清冽的江风迎面吹在脸上,士兵划船的水声萦绕在耳畔,我紧绷的头脑丝毫没有睡意。正前方是唐复的先锋船,我能看到远远一点火光,那是位于整个船队最前列的唐复船上点燃的风灯,为紧随其后的战船提供方向指引。

船队的照明控制在最低限度,士兵也被严格训练,保持着绝对的静默。除了士兵踩着水车驱动战船时发出的机械声和水声,整个船队几乎听不到交谈声。每个人的目光都盯着黑黝黝的江面,沉默着、等待着、坚定着,朝着预定的方向、预定的目标逼近,逼近一场即将到来的战斗。

水流的速度和风力的强度都恰到好处,风向也是自西向东,对我们有利。半圆的月亮带来同样恰到好处的天然光源,让我们在出发时不至于过分黑暗。随着月亮的逐渐西斜,夜色变得愈加深重。总之这个晚上的一切都是那么地恰到好处,让我也不由地迷信起所谓预兆的说法,认定了这场仗一定能打赢,一举解除江夏之围,把吴王孙权赶回武昌。——他现在仍然是魏国册封的吴王,尚未称帝。

太和二年,公元227年,是我来到三国时代的第九个年头。

我本名叫做赵乐,是个普普通通的现代人。大学毕业后我进入电视台当了一名记者,工作刚刚一年多,就在一次外景采访中不慎失足落水。当时我差不多是死了,然而睁开眼却发现自己的灵魂穿越一千八百年的时空,来到公元218年的邺城,进入曹魏名将夏侯渊第三子夏侯称体内。

我不是没试过想要回到原本的时代、原本的身体中,遗憾的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遇到这种事,更谈不上找出回去的方法。但很快,我就不想回去了,并且萌生了努力在这个时代建功立业、亲手一统三国的梦想,只因为我爱上了一个人——魏明帝曹叡。

因为爱上了曹叡,希望能跟他长相厮守,所以我放弃了寻找回到现代的方法,也放弃了留在蜀汉、东吴的机会,死心塌地做了魏国的臣子。尽管作为一个现代人,三国对我而言各具魅力,一定要选边站不能不说是件挺痛苦的事。

因为曹叡回应了我的感情,我希望能够为他改变历史的定数,所以这九年来我非常努力。我重新学习了所有那些我原来不会、但在这个时代非常有用的技能,包括身为一名武将最重要的作战能力。靠着夏侯称这个身体原本打下的良好基础,我硬生生从一个没摸过管制刀具的现代人,变成骑射卓越、武艺上乘的冷兵器时代的战士。

我游历了三国,见到了吴、蜀两国的大人物们,在蜀汉更是整整待了一年多。花了两年多时间更好地了解这个时代,我终究返回魏国,正式投身军旅。父亲夏侯渊的名声让我能够以“将二代”的身份起步。凭借自己在军事方面还算不错的领悟,以及神秘方士星寰的帮助,我踏踏实实打了几次胜仗,在两年前曹丕去世前,我以四品南中郎将的身份镇守江陵,成为曹魏在荆州最前线的将领。

我的出现带给历史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历史的进程加快了,尽管目前看来幅度还不是很大。历史上死于黄初七年、公元226年的曹丕,提前一年驾鹤西去,也使得曹叡提前一年登基称帝。公元227年本来应该是太和元年,如今变成了太和二年。而原本在历史上并未留下子嗣的曹丕皇后郭女王,却在曹丕去世一年前生下一名皇子,今年刚满三岁的清河王曹晟。

我不知道这个并不存在于历史上的皇子会给曹叡的江山带来怎样的影响,但我从曹丕病重开始就一直在做一件事——努力说服曹叡重新信任他的亲戚们,包括他著名的叔叔曹植。我也不确定这样做有没有用,试一试总是个积极的想法。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话对曹叡还是有影响的,他真的听从了我的建议。曹丕死后,他逐步取消了一些对曹氏藩王的严苛限制,有意释放出对宗室友好的信号。特别是在今年年初,他征召雍丘王曹植入京参政,据说在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到现在过去了几个月,都还没消停下来。远在千里之外的江陵,我无法帮他什么,只能从他定期写给我的私人书信中略知一二,竭尽所能地在回信中安慰他、鼓励他,同时用我的军功来支持他。这一年来,我们之间的相处大抵如此。

我离开京城洛阳是在太和元年三月,上巳之后。尽管心里有千万不舍,我还是逼着自己必须走,离开令我感到舒适的京城温柔乡,返回江陵前线,继续做我必须去做的事。一直留在京城的话,也不是不能帮到曹叡,只是我心里很清楚,以我的年龄、资历,以我本人的才干能力,想要对抗陈群、司马懿这种人是不可能的。建立军功是一条更快、更实际的道路。甚至我有意想学司马懿,等到我的军功居于魏国任何人之上的时候,我在朝廷中的地位自然就能得到。何况以我和曹叡的关系,一直在一起也不一定是好事。万一哪天被人抓住把柄刻意攻击,会有什么后果实在难以预料。

这些内情我没有对曹叡和盘托出。要能躺着统一天下、战胜权臣,谁愿意辛辛苦苦出征、忍受相思之苦呢?可天上本就没有白白掉下来的馅饼,这么大的馅饼更不可能不劳而获。我来到这个时代的使命,并不是躺着等馅饼。

离开洛阳之前,我与曹叡都是万般不舍。他对我的眷恋也让我感觉无比安心。即便如此,我还是非常找虐地在临走之前,死活非要他安排我跟他的宠妾毛氏见上一面。他拗不过我,最终还是不情不愿地同意了。

毛氏的确是个令人心动的女人,容貌秀美,性情柔韧,进退得体,我立刻就明白曹叡为什么会喜欢她。比起出身高贵而心高气傲的虞氏,她的优势太多。甚至连她平凡的出身,在曹叡眼中都成为加分项。她是最理想的皇后人选。

见面的氛围轻松愉快。在皇宫花园的凉亭,毛氏用亲手做的点心招待我。我的表现也几近完美,完美地扮演了一个即将离京戍边、备受皇帝宠信的臣子的角色。曹叡坐在我与毛氏中间,略微显得有几分冷淡。或许他是觉得在我面前不能表现出对毛氏的情意,当然也不能当着毛氏的面与我有什么暧昧。我心里异常平静,平静地有些不合情理。这场见面终究是我自己要求的,我不能失态。执意要见毛氏,只因为我想让自己日后接到曹叡册立皇后的消息时,心里能够不那么难过。这一生,我终究是要与他的妻妾同行,我必须有这个觉悟。

太和元年十二月,曹叡终于册立贵嫔毛氏为皇后。昭告天下的榜文传到江陵时,我正在灰头土脸地进行火器实验,心里抽动一下,也就过去了。总有这么一天的。不论姓毛也好、姓虞也好,是谁都一样。他的皇后,反正不会姓夏侯。

册封皇后的消息传遍天下之后没几天,我就收到了他写来的信。根据书信传递的速度来推测,这封信大概是在册立皇后之前就写好的。他不是不知道我的感受,也不是不在意。能够确认这一点,我已心满意足。在信中,他把立后之事的内情告诉了我。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才立皇后,其实还是因为他的结发妻子虞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