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之地,叛乱的烽火终被朝廷的铁骑踏平。按照旧例,众多被俘的土著年轻男女被押往宫廷,命运的轮盘自此开始新的转动。在这群人里,有一位白衣胜雪的少年,身姿如松,气质不凡,背上那把桐木琴更添一抹儒雅。他便是钟仪,出身于楚国的琴师世家,本应在楚地奏响悠扬琴音,却因楚郑交战,不幸沦为战俘,后被献给晋国,开始了他在异国的羁旅生涯。
钟仪踏入晋宫,那卓绝的琴艺瞬间吸引了晋景公的目光。此后,他时常奉命弹奏楚调,那琴音仿若灵动的精灵,带着楚国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在晋宫的重重宫墙间穿梭回荡。每一个音符都似在诉说着他对故乡的思念,令闻者无不动容。
一日,钟仪正沉浸于抚琴之中,不经意间眸光流转,竟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一位同样来自楚国的侍卫,刹那间,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被俘之时,脚腕被沉重枷锁束缚,是他,亲手解开那冰冷的禁锢;在这陌生且充满权谋争斗的宫闱之内,是他,哼着乡音,给予自己心灵的慰藉;当病魔侵袭,身体虚弱不堪时,又是他,端来那碗热气腾腾的粥,那股暖意,顺着喉咙,直抵心底,至今仍萦绕心间。
自那之后,两人的情谊如春日之藤,迅速生长,愈发深厚。钟仪于室中练琴,侍卫便默默守在门外,无论风雨如何肆虐,他的身影始终如磐。钟仪亦会在风雨交加之夜,为侍卫备好蓑衣,那一件件蓑衣,编织着他们无声的关怀与牵挂。
某个静谧的夜晚,室内烛光摇曳,光影在墙壁上翩翩起舞。侍卫坐在窗框之上,手指轻挽,竟幻化作一只灵动的蝴蝶。那蝴蝶仿佛有了生命,悠悠飞起,绕过钟仪的指尖,掠过他的眉宇。钟仪凝视着这一切,心中一片宁静,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已消失不见,唯有眼前之人。终是吹灭了那闪烁的烛火,两人相拥,在这寒夜之中,彼此的体温传递着无尽的温暖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