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是个合理的猜测。
三个月前,曾有数十名官员和随行侍卫因为那些不人不鬼的怪物而聚集在岛中心,如果他们想要怀疑些什么,除了那些怪物之外,第一个就是在孤岛上生活了整整三年的檀妄生。
而在那么多双眼睛的注视下,为什么只有这个侍卫发现了檀妄生是导致那场屠杀的罪魁祸首呢?
如果真如檀妄生所言,这个年轻的侍卫说了慌,那么目的是什么?背后指使的人又是谁?
或者说,获益最多的人是谁?
萧明灿很容易就能猜到答案。
她亲眼见过三年前营啸爆发后的宫里是什么情形,当时所有人都因那接连传来的战败消息而忧忡不已,毕竟事情发生的毫无征兆。他们没想到影将军会败在区区营啸上,更没想到他竟然是致使营啸爆发的罪魁祸首,甚至这一败会让他们损失如此惨重。
后来当那些狰狞诡异的尸首被运回皇城时,甚至还出现了北洛国受到诅咒的流言。影将军和其部下作为唯一的知情者却对此闭口不言。皇上焦头烂额,但即便关于斩首影将军的折子堆积如山,还是力排众议保下了影将军。
而重要的是,因为这一点,与“意气用事”的皇上相比,太傅含糊不清却显得理性的立场反而成了拉拢各方权贵的手段。毕竟,即便皇上明令禁止,但大部分人仍会下意识地把“灭国诅咒”作为这个诡谲谜团的解释。
所以,那个侍卫其实是受太傅指使的吗?既然太傅能做到这种程度,那么是否也可以在押送队伍里安插其他这样的人呢?
萧明灿看向那个跪在地上的侍卫。
导致那场屠杀发生的真凶就是他吗?
那为何他要选择在耳目尽毁后才开始指控檀妄生?因为他手里毫无证据,所以这样的惨状看起来更令人信服一些?
因为想趁着众人心有余悸时,利用不安和恐惧把矛头对向檀妄生?
或者说,想挑起他们和檀妄生的矛盾,让剩余的人也死在檀妄生手里?让檀妄生成为这一切谜团背后真正的主谋?
那么,第一批登岛的押送队伍突然失踪,是不是也因为官员里安插了太傅的人,导致双方因为猜疑而相互残杀,最终两败俱伤?
屋内一片静默,只听外面寒风呼啸着吹过屋檐,短暂盖过了侍卫呢喃似的轻语。
“……将军想过吗,”萧明灿缓缓开口,“如果将军有一天不拿刀了,改去写话本子的话,说不定也会有一番大作为。”
檀妄生轻挑起眉,却没有回身,“国师以为我说的话是假的?”
萧明灿说:“倘若我有能力制造出那些怪物的话,就会直接带它们攻进皇城,或是继续放在其他军营里再度引起动乱。何必只让它出现在影将军的军营,然后再利用将军谋划出这么一场局?”
她看着檀妄生的背影,声音温和道:“太过多此一举了。看起来就像是话本先生在特意围绕‘影将军’这个角色,创造出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檀妄生摆好木筷,说:“无论是皇上还是太傅,行事都向来追求稳重周全。闯进皇城固然是个快速的办法,但同时也容易被人扣上个残暴不仁的名号,哪个百姓都不想看到一个制造怪物的暴君会坐上龙椅。”
他的声音听起来总有一种和当下气氛格格不入的漫不经心,腰上也没有别着任何武器,所以比起藏在笑脸下的威胁,那毫无任何伪装的闲散,看起来更像是老友在酒楼里相聚闲谈。
“况且,两位无论是谁,都是位高权重之人,千百双眼睛看着呢。中途万一出现问题,就会功亏一篑。但如果利用其他人来推进这件事的话……”
他稍微偏头,微笑着说:“虽然过程会很复杂,很缓慢,但胜在足够保险。”
萧明灿不觉如此,“制造出隐患无穷的怪物却没有应对之法,在这种情况下又贸然把它们送进军营,一旦出现问题,可不是战败失去一城那么简单。它们会像瘟疫一样摧毁生者,所到之处生灵涂炭。这不算精心谋划,也不是稳重周全,而是鲁莽。”
屋内短暂地陷入沉默,接着檀妄生笑了笑,投降般地道:“还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国师。”
言生拇指悄然抵上刀鞘。
萧明灿披着白衣,就这么赤足走向那个年轻的侍卫,几乎没有发出任何脚步声。她静静蹲在侍卫面前,看着他耳上那道狰狞的伤疤。从缝线上来看,那伤口的确歪斜不平,看起来就像是他切到一半后悔停手,可又不知为何,突然狠下心彻底一刀割断了一样。
她稍想了想,随后看向侍卫轻叩腿侧的手。在这座遍布怪物的岛上,伤药是和食物同等的珍贵之物,如果不到皮开肉绽的地步,绝不会用到伤药,甚至连纱布都不需要包扎。
而正如萧明灿所猜测的那样,她看到了侍卫虎口处一道不太明显的划痕。
这意味着什么?
这很有可能是他在挣扎时留下的刀伤。在檀妄生出现之前,他或许就已经打消了继续伤害自己的念头,因为他意识到了那所谓的“求助机会”终于来了,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