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救赎放归动物园爆红全球[直播] > 第85章 第八十五只野生动物

第85章 第八十五只野生动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莲湖山北极熊放归队带来的寒玉竹植株,得到了北极科考站科研人员的热烈欢迎。

这一批植株是墨清特意精挑细选出来的第三代植株。

相较于莲湖山正在种植的二代植株,三代植株在耐寒性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进步

早在寒玉竹正式对外亮相起,南北极的科考站便对莲湖山动物园这一批耐寒玉竹充满了兴趣。

永远不要低估东煌人刻在骨子里的种地基因。

平日里在东煌物产丰富的时候,或许没什么但一旦到了物资匮乏的地带,习惯了各色美食的东煌人就会不遗余力的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餐桌。

其中种地便是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

曾有人说过东煌人判断土地价值的第一反应,便是这块地能不能种。

不能种也要想办法让它能种。

枯壤便粮田,荒漠便森林,东煌在土地治理方面一直都在世界前列。

这一点即便是面对南北两极的极端天气也没有丝毫退让。

东煌的科考站在各种大棚和无土栽培的技术加持下,是南北两极科考站中唯一能够稳定供应各种蔬果的科考站。

在运营期间不少关系不错的别国科考站都会时不时的跑到东煌科考站蹭饭。

这是在南北两极科考站的常规项目。

而这一次北极科考站除了要帮助莲湖山动物园完成北极熊的野化放归以外,还肩负着帮助莲湖山动物园采集放归后野生动物数据的任务。

那一天莲湖山动物园的北极熊放归团在科考站的协助下,搭乘破冰船驶向了预定的北极熊放归点。

这里毕竟地处北极圈,纵然全世界都在强调着大磁层破坏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合。

但实际上自然环境的变化并没有网上所宣传的那么严重。

就好像我们自幼传颂的节约用水一样。

普通人就算再怎么浪费,在某些真正废水的"项目"面前也是微不足道的小数目。

而且平心而论,大多数人还没等浪费水源,就会因为远超预期的水费而自我约束。

因为绝大多数人根本连浪费的资格都没有。

同样的北极熊的生态也是如此,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但全球变暖的同时,也意味着原本更低温的地区进入到了北极熊的适应范畴。

对于北极熊而言真正的灾难还得是人类的大面积开发和过度捕捞。

生态圈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

人类对鱼类的过度捕捞导致了上一级的海豹海狮等生物在食物上的匮乏。

这种食粮的骤减平日里可能看不出来什么。

但对于这些极地生物而言,每年冬天它们都必须要在冰层扩张到一定程度前,通过大量进食来囤积足以在寒冬中御寒的脂肪。

这是大多数极地肉食性动物的习性,可问题是随着人类的过度捕捞,很多鱼类资源丰富的区域都有大量的捕捞船活动。

这些渔船的存在对于海洋生物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威胁。

渔船螺旋桨掀起的泡沫,会让很多野生动物误以为是鱼群的汇聚之处。

为此每一年都会有不少类似,海豹海狮甚至虎鲸这样的大型海洋生物与相撞的惨案。

这些悲剧的发生同样也是破坏生态平衡非常重要的一环。

于是乎为了避免这种惨案的发生。在这一次的野化放归任务中,莲湖山动物园在与北极科考队进行讨论研究后,决定在距离目标区域20海里外的位置进行放归。

为了这一次的放归任务,北极科考队的工作人员一早便通过船只以及无人机搜索的方式,设计了相应的引导路线。

在这条路线上,不但没有虎鲸出没,甚至沿途还有大量尚未彻底开化的浮冰。

等到正式放归时,莲湖山动物园只要在20海里外的位置准备好用于引导的喂食船。

就可以一边喂食,一边确切的将北极熊引向预计的放归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参与放归行动,莲湖山动物园还将第一次使用莲湖山机械海洋馆中的仿生动物。

作为莲湖山动物园机械海洋馆最具代表性的几件仿生物作品。

莲湖山的机械海豹一直都是游客眼中的流量巨星。

海豹的身体结构和习性让它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出很多高难度的技巧动作。

这种习性也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海洋馆的表演当中。

在这一点上海豹也是大多数游客,在海洋馆动物表演中相对比较容易接受的存在。

作为肉食性动物海豹在极地圈的战斗力并不算高。

刨掉作为其主食的鱼类以外,豹豹们几乎是所有大型极地捕食者眼中最"卡哇伊"的零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