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在北京送外卖的日子 > 第35章 第 35 章

第35章 第 3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们几个忍俊不禁,卓娆姐果然不是吃素的。

有了钱攥在手里,之前争夺的那套房归属权尘埃落定,想必就算男人出尔反尔,卓娆姐也已经达到了目的。

卓娆姐志满意得:“再熬两年孩子高考了我怎么也要跟他离,到时候就来北京跟姐妹们过,说起来,我还没遇上北京的夏天呢。”

“千万别夏天来。”小梅大惊失色,“热死人。”

北京的初夏太美好,不冷不热的天让我们放下了警惕,以为北京气候适宜,然而夏天很快就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太热了。

到处都像一个大火缸,热气腾腾的蒸汽腾上来,头顶大太阳半点云都没有,连人的影子都被晒凝固了。

如果是干热也就罢了,偏偏湿腾腾的雾气又起来了,又热又潮,再加上身上流出来的汗,感觉全身都像在蒸汽房里待着。

偶然下一场雨,结果非但不降温,就连雨水摸上去都是温热的,让人疑心天上下开水。

这时候送外卖真是痛苦。

又热又难受,期待着电瓶车跑起来能带来一点拂面的冷风,偏偏风也是热的,混合着汽车尾气,扑在自己面上简直要疯。

“以前上班还有高温补贴。”严国栋语气重满是怀念,“可那时候好歹在空调房里,现在真在高温天气下工作却没有高温补贴了。”

“你当资本家那么好心?”小梅直摇头,“为什么凭空给我们一笔高温补贴呢。”

天气太热了,就算有高温补贴我都不想跑。

热热的暑气笼罩全身,干一个小时就感觉头晕晕的,脑子木木的,看到红绿灯时甚至要思索一下。

好容易借着拿单子的机会进了商场,凉气扑面缓了过来,可不到二十分钟又要进入热浪曝晒。

这么一凉一热交替,人就很容易中暑。

我之前一直以为中暑嘛,不过就是小感冒,喝点水吹吹风扇就好,可是没想到群里居然有位外卖员中暑去世了。

我们群里上百号人,大家都很哀痛。

物伤其类,谁没有在热天中暑过呢?谁不是拼死拼活跑外卖就想多跑几单呢?

有人转发了相关报道的短视频,后面半截是专家提示,要市民们“注意防暑,不能对中暑掉以轻心,天热时避免外出。”

转发后群里立刻脏话骂了几十条。

就连门口的流浪狗都知道在大热天躲进胡同树荫下伸长舌头散热,难道我们就不懂,非要在大热天跑出去吗?

我们外卖员是穷,又不是贱。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会离开长着芦苇吹着清风的凉快乡下来这钢筋水泥牢笼里?

外卖公司只是发文表示遗憾,并没有给我们进一步的高温补贴。

那个去世的外卖员家属也来了北京,一位老太太,茫然抱着骨灰盒,脸上没有悲伤,更多的是茫然。

好好一个壮年人,怎么就这么去世了呢?

我们群里几百个外卖员们索性自己给老太太捐了一笔钱,就当是为了我们自己。

大伙儿平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但这时给钱都毫不含糊,你凑一点我凑一点,一会就凑了许多,听说还有其他群里的,加起来给老妇人凑了五万块钱。

五万块钱,在乡下,够生活一段日子了,再加上当地政府帮扶,应该她衣食无忧是肯定的。

只是失去孩子的痛楚却没有人帮她纾解。

因为这件事,夏强不许我送外卖了:“你本来从小身体就没我好,那么大热天送外卖,谁扛得住。”

他叫我白天学习,晚上凉快了再送外卖:“少赚点就少赚点,我也攒钱呢,你不要压力那么大。”

我也听从了他的建议,我也热中暑,头晕脑胀,疼得看不进去书,耽搁了钱和时间,算下来也是一样。

小保安给我出主意,叫我白天就去国家图书馆学习。

“我能去吗?”我有点紧张。

“当然啊,人人都可以。”

“可我不是北京本地人。”我还是有点迟疑,我真的能在这个城市享受到非市民以外的福利吗?

“那有啥?”小保安不以为然,“国家图书馆,那是国家的。”

我嗯了一声,终于勇敢前往了国家图书馆。

同行的还有姐妹们,大家路过过国图,可是从未进去过,跟我一样充满了巨大好奇心。

国图很大,我们顺着网上的攻略走到了可以自习的那个楼前面,随后登记自己的名字,领了一份卡片,就能进去了。

踏上高高的台阶走进安静的场馆时我们都有点紧张,忍不住四下打量。

小梅给我们打气:“怕什么,我们也纳税了呢。”

我们纳税,才能建成这么宏伟的建筑,那我们现在来享受,也是我们应得的。所以我们渐渐挺起脊背。

馆内很大,很宽敞,大概有好几层楼,我们进去这一层周围全是书架,书架上有各种书,走到楼梯边缘往下看,就看见楼下也是一层书架。

真的好宏伟。

我们几个吐吐舌头,小心翼翼坐下,脸都涨得通红。

悠悠很乖,小梅给她找了本带图画的书帮她翻看,桑弧也开始走动,去书架上找自己喜欢的书看。

我则是乖乖翻起了雅思词汇。

图书馆里很安静,书架上书籍特有的味道弥散四下,白色日光灯从头顶倾泻下光明,好多人都在安安静静看书。

一转眼的功夫就到了中午闭馆。

我们三个从里面出来,都带着小小的欢呼雀跃,感觉北京离我们又近了一步。

小梅也高兴:“可惜咱们离这里远,不然等悠悠稍微大点也能来自习。”,她在自习室里看见了不少青少年,各个都带着书包来,看样子是来学习。

小梅最近老念叨幼儿要培育专注度,安静人人学习的图书馆肯定比我们嘈杂的大杂院更适合培养专注度。

不过小梅所展望的美好未来来到之前,生活先给了她一个致命打击:悠悠上不了学。

悠悠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但是私立幼儿园太贵了。

公立幼儿园的话,小梅的居住证又办不下来,纳税也不合规,所有符合条件她都没有。

但是孩子又不能真跟着她在北京这么颠簸,只好打算送回老家去。

小梅叹了好几天气,好几天只要想起这件事就叹气。

可是没办法,制度是写在文件上白纸黑字的。

最后小梅还是努力振作起来:“哪能一口吃个胖子,说不定以后会好的。”

我们几个都拿“以后会好的”来安慰自己,因为不安慰的话,日子会变得半点盼头都没有。

夏强安慰小梅:“不如现在带悠悠逛逛博物馆、动物园什么的,这样孩子回去了也能在幼儿园说个所以然出来,也是在北京一场。”

也是,小梅就开始了带悠悠闲逛之旅。

国家博物馆、考古博物馆、通州的北京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太庙、天坛、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博物馆,那些大大小小的场馆一波接着一波逛。

现在天热,好在博物馆们都很凉快,不怕孩子中暑,小梅回来后感慨:“没想到北京孩子这么幸福。那些博物馆都是免费的,还有那么多。”

我们老家市里省会里当然也有博物馆,但就小小一个,不像北京随便就能有几十个,而且大部分里面都很大,东西也很全乎。

夏强盛一碗他们餐馆的绿豆汤递过去,一边开导她:“这样也算见过世面,以后幼儿园小孩聊起来,我们悠悠是去过北京的,别人不敢欺负。”

他是懂小孩的。小梅想了想,也开怀一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