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舟曾有过徒弟,准确地说,他准备收那人为徒。
一百一十四年前,灵云峰老峰主有两个徒弟,一个是明锘,虽然天赋异禀,但喜欢顶嘴;一个是孚舟,虽然也天赋异禀,但脑子全在天赋上。
在他们下山历练前,他特意叮嘱明锘少发生口角,命令孚舟找个徒弟回来。本就因剑修修行刻苦,峰中少有人在,要是他在渡劫前不让他找徒弟,他八成不会有这想法。
这天,在解决掉镇中邪祟后,孚舟在井中发现幸存的孩子。当时还不是掌门的郑喻章和他本想帮他找个家,但从周围人口中得知,他就是失去养父母才成的乞丐。
本拒绝带人上路的郑喻章忽然问孚舟,这个徒弟怎么样。孚舟见他根骨不差,便答应下来,想着回宗再行拜师礼。
十三岁,能吃苦的守明也没有辜负两人的期待,学会了认字,引气入体。每次于空地练剑时,两人都能从他身上看见刚拜入师门的自己。
或许这就是有徒弟的感觉,隐隐有养孩子的感觉。
虽然处理孩子的问题还有些生疏,但孚舟已认定这个徒弟。他时常与守明切磋,回答一些听起来奇怪的问题。
可能是之前遭遇不公,守明经常纠结于孰对孰错。可对错在动荡的朝代总是难分,所谓的正邪也可以是立场问题。
孚舟开始怀疑教导方式对不对。师父说他痴,正因痴,不懂诸多事。那是他觉得守明执,因为执,放不下诸多事。
那天,满打满算外出一年的他们决定回宗,而脚下便是守明的家乡。也是在那个地方,守明不见了。
孚舟和郑喻章迅速从郊外客栈冲回城内,向了解守明身世的人打听那户人家亲生儿子的住处。
然而他们还是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