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外蕃人。
我和一个汉人给咱们丢人了。
考官左右瞧了瞧,掩袖子问道:“县主可否解惑呀?”
罗雨风连忙缓过神,以手指点的位置为中心,用“亏圈袒”的写字模式疯狂扫视!
终于认出了两个字:“仁义!”
话一出口,二人皆是一阵沉默。
奇迹并没有降临!
便是她也知道殿试的某些不成文的规则。
比如,保守派的答题思路一般就是以“仁”“义”贯穿全文,何况这司马穰苴本身就是仁义的传扬者。
考官一言难尽地瞧了她一眼,似是对她浅薄的学识有了新的理解。
罗雨风稳住信念,这算是常规答案!没什么能出错的就是好事。
她连忙坚定了一番眼神,指尖缓缓下滑,吸引了考官的注视。
直至那指尖一顿,停到了一处。
此题为:夫能御将帅而后能御豪杰,能御豪杰而后能御夷狄,审本末之序,权缓急之势,以制动静之机,其策何上?
在答案中,罗雨风认出了“平阳”二字。
许是因这两个字太简单,因此没有被过于拆分。
她振奋了一下,同考官解释,这武生举例了前朝的平阳公主招纳起义军,收编义军之策,还算言之有物......
考官终于瞧见了拿分点,却露出了迟疑之色。
罗雨风也明白,这样的回答并不能让如今的男帝眼前一亮。
因为在达官显贵中,女子早已十分强势了。
圣人看惯了这些,如果你对他说“在男子为尊的王朝,平阳公主不仅招兵买马连攻数地,还组建出了一支留名千古的娘子军,实乃一名奇女子!”那他的反应一定远不如当时的皇帝来得新奇。
但罗雨风更明白,为何方耀祖会举出这样一个例子。
民间到底是不同的……何况,身为女子,当然会对女子们的英勇事迹感到振奋,此乃天经地义。
只听考官犹豫道:“这位......”
他纠结了片刻,终究还是将这难认的名字绕了过去,然后试探地看向罗雨风。
“可是......”
罗雨风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是在问她,此人是不是罗氏门生?
她赶紧拿表情截住了这个话头,什么也没说,只是一脸严肃地摇了摇头。
考官:“嘶......”
这是什么意思?
那到底是,还是不是?
他一番犹豫,到底还是落了笔,在横的中间添了一个竖。
罗雨风心中一沉。
人各有命,自己也是尽力了,若认了这个门生,以圣人对罗氏的忌惮,她今后的路也未必好走。
那毛笔尖尖的尾端一顿,又在竖的左右落下了两点,最终横划了个“一”。
是个“平”字
罗雨风气息提起。
一旁的考官抬起头,二人便对视了一眼。
他往罗雨风的耳边凑了凑,罗雨风突然警觉了起来。
此人给了自己面子,也不知会同自己说些什么?
只听那考官神秘兮兮地叹道:“还得多谢县公,这外蕃人的字,老夫实在是难以辨认,到时闹出了笑话,可晚节不保!”
罗雨风:......
也行。
总归此次外蕃人的名声不是外蕃人败坏的......
至于她自己……
她虽是谨慎,却也总是因此感到自信自傲,绝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过错。
这份答卷传了下去,其他考官还要批阅,罗雨风都不必掂量时间便知道那答卷传到了何处。
因为谁看谁皱脸。
众人一看,皆想直接批个“下”,但定睛一看,前头有个“平”字,论顺序,应是位颇有名声的老臣批的,于是不免怀疑起自己,埋头仔细地研读起来,最后也勉强写了个“平”。
总归因这方耀祖一人,连批卷时间都被拖长了不少。
待到最后唱分,因着艺优策平,方耀祖只能被定为了次等。
圣人皱眉,问向身边的中官:“朕记得昨日有个连胜二十九场的武生,可是这个方耀祖?”
罗雨风:……
一旁的兆中官回话道:“哎,正是她呢。”
“哦?”
圣人眉毛一挑,困惑不已。
有此等成绩,怎地才拿了个次等?
“卷子拿来,朕瞧瞧。”
罗雨风只觉得自己的灵魂都往后稍了稍,生怕被殃及。
圣人只看了一眼拿答卷,便将脸皱在了一起,半响才清了清嗓子。
“这礼、吏、兵三部的阅卷之人皆是辛苦了。”
他倒是难得说了句体己话......
罗雨风松了口气,却听四面八方传来了一声长叹。
她抬眼望去,只见场上众考官皆是同她一幅表情……
无论如何,这武举终于落下了帷幕。
方耀祖若是出身名门望族,许还能凭借殿试前无古人的战绩特奏则个,可惜她只是个寒门,策论平平,绝不出众,字又是那般的丑,能拿到这个次等,都算是祖坟烧高香了。
而罗雨风也自然不打算当个无名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