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彻为景玉甯满上茶:
“题目在易道上探讨甚深,以天象论乐律,以地貌论兵法,以算数论韻学,以逮方外之炉火,包罗万象。
策论竟以‘象弈一首呈叶潜仲’为准用棋局映射天下。”
王彻转而又叹了口气,
“虽是妙极,却也难答。”
景玉甯笑着应道,
“岳斋私塾出题向来如此。”
王彻端起茶杯:“多谢先生带我前来,岳斋私塾当真是个好地方。“
二人以茶代酒各敬一杯。
王彻尚不知晓,岳斋私塾最初其实是由岳黎与景玉甯两人合力建办而成。
景玉甯和岳黎一个是国辅之子,一个是宰相之子。
两位贵公子自幼在学堂中相识,从小到大一直言语投机意气相投。
一次相谈间二人突发奇思,想办个专收腹才华却无门路的穷学子私塾,让这些苦寒的怀才之人有个依栖之地。
官家子们年轻气盛,说干便很快付之行动。
他们买了皇城里一块宝地,随之很快盖起房屋、请先生,广纳贤才。
景玉甯碍于父亲,只能私下帮忙和规划,名义上创办者只留岳黎一人。
借着国辅的关系,岳斋私塾起初可谓风生水起,虽未出过状元榜眼,不过进士举人无数,许多寒门子弟的命运也因此得以改变。
只是好景不长,
在私塾建立的第三年,就被朝野中别有用心之人盯上了。两个年轻的官家子终归太嫩,根本斗不过深谙此道的阴险家们。这些人利用私塾做幌,私下培养党羽,在一次次笼络之下,唆使那些满心赤诚奔赴而来的寒门子弟均卷入进朝堂的争斗中,成为权贵们你争我斗的长枪。
私塾也因此被搅得鱼龙混杂,乌烟瘴气。
岳黎与景玉甯最终不得已就此关闭私塾。
直到国辅五年前去世,岳黎因极度厌恶那些争权夺利的算计,为避朝堂纷争,他抛去一身家世荣华,化为布衣,再度打开了那已枯草遍生的岳斋私塾,作一届庶民夫子。
他吸取先前教训,为私塾更换了新规。
岳斋私塾不再是招贤纳士的桃花源,转而成为了专为科举置办的留宿制私塾。
虽依旧收取贫苦寒门子弟,却必须以考选方式筛出翘楚者方可留下。
岳黎以守胜攻,不给□□再次算计私塾的一丝机会,只一心教书授课。
如今皇城中,岳斋私塾的名号已路人皆知,近两年状元郎均出于此门之下,岳黎也因此声名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