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为贵,龚文玉的定价比大路货贵百分之二十,即便这样,买的人还是挺多,不到两小时就卖完了。
周围的摊主都羡慕她,心里也暗暗想着以后去种这样的菜。
三口袋青菜卖了六十块钱,王秀兰笑得合不拢嘴,捧着装满零钞的钱袋子舍不得放手。
“来这里种菜确实比在家里种地挣钱啊。”关键是还不怎么累,她现在的身体都比以前好了,关节炎都没怎么犯过了。
虽然这钱跟龚文玉的服装店赚的钱没法比,但却是自己用双手赚的,王秀兰心里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没有拖闺女的后腿。
这人哪,总归是自己有本事傍身才最有安全感。
有了这种安全感,王秀兰的精气神又上了一层楼。
第一批菜全部卖完后,龚文玉给王秀兰买了一本农业种植方面的专业书,这书里主要讲一些这个年代相对稀有的蔬菜的种植。
王秀兰是念完了小学的,所以大部分子都认识,看这书没问题。
她现在很有学习热情,一有空就捧着书看,小宝看得啧啧称奇,也跟着奶奶一起看书。
省城图书馆藏书丰富,龚文玉特意去办了借书证,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小宝借课外书,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小宝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很爱看书,什么书都看,以前在冒水沟村资源有限,现在来了省城,对他来说就像进了宝库。
春夏换季的时候,龚文玉的服装店迎来了第一个竞争对手。
隔壁小吃店的生意始终冷清,老板娘眼红龚文玉的生意,就把小吃店装修一番换成了服装店。龚文玉进了什么款式的衣服,她第二天就也去进货同样的款式,定的价格比龚文玉便宜一块钱。
在这个年代,服装还算暴利行业,先前没有竞争的时候,龚文玉每月稳定能挣1000块左右,比很多人上班的工资还高。如今有了竞争,她的销量急剧下降,为了清库存,只好跟隔壁打起了价格战,不得不走薄利多销的路线。
两家打价格战,倒是利好了学生们。
转眼到了暑假,学生们放假,大家都没生意了,龚文玉在放假前来了一波大促销,把店里的货都清空了。
隔壁老板娘太狠,如今在这里开服装店的利润已经很薄了,龚文玉决定关掉服装店,改做别的。
她现在账户里已经有好几万了,是时候注册一家公司搞投资了。
何中勇暑假要回家帮忙干农活,在回家之前,他告诉了龚文玉一个内幕消息。
“理工大学明年有一半学院要搬到大学城,估计有一千多人,他们学校周围的铺面下半年放开租售。”
龚文玉虽然买了收音机和电视机,但新闻里没播过这事儿。要不是何中勇告诉她,她就错过这机会了。
龚文玉跟系统兑换过大学城完全建成后的地图,理工大学的位置很好,几乎是在大学城的中心,未来那一片还会建一个商业中心,几十年后理工大学周边的铺面可是一铺难求。
“太好了,谢谢你啊。”龚文玉内心激动,买下几个大学城中心的铺面,他们一家一辈子都不愁吃喝。
看她这样高兴,何中勇也挺高兴,他之前经常去服装店帮忙,知道服装店有多赚钱,以她这半年赚的钱,买一个铺面是完全没问题的。
“我觉得买比租划算。”何中勇建议道,“未来那里肯定会升值。”
他在学校表现优异,已经跟着教授开始做项目了,现在做的就是大学城里的一个项目,所以他有机会接触一些还没公开的信息。
“我也是这么想的。”龚文玉道,“总之,这次你帮了我大忙了,如果不是你提前透露,等我知道的时候怕是已经没了。”
“那也不至于,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样的投资眼光。”何中勇说,“即便理工大学搬过来,在很多人眼里,这里还是偏僻,不值得投资。”
“在我家吃顿便饭再走吧。”龚文玉说,“就做你爱吃的家常菜。”
何中勇经常以帮忙看店的名义在龚家蹭饭,龚文玉如今已经摸透了他的口味。
“好啊,那我就不客气了。”一想到接下来两个月都见不到龚文玉,何中勇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理工大学的铺面放出租售消息前,龚文玉就已经接触了负责这事儿的主管,请人吃了几顿饭后,就内定了几个好位置的铺面。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开学季。
何中勇到学校的时候,先去了龚文玉家,照例带了一堆土产给她。
龚文玉告诉他:“铺面我已经买到了,打算开餐厅。”
她注册了公司,以公司名义一口气买了五个铺面,把账户里的钱差不多都花光了。理工大学的铺面修得比较好,所以价格也比她现在住的更贵,但在她看来,依旧是非常划算的价格。
“恭喜啊。”何中勇真心道,“你厨艺这么好,开餐厅生意肯定火爆。食堂再好吃,经常吃也会吃腻的。”
做餐饮是龚文玉擅长的,也是她喜欢的,是她愿意一辈子耕耘的事业。
所以,她放弃服装店放弃得很干脆,那不过是刚来省城赚快钱的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