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玉一共做了100多包鱼皮花生,现在还剩十几包没卖了。
她留了两包给马岩,他家有俩孩子,还留了一包给何中勇,这不是一会儿要求人么。
捕鱼卖鱼活动是村长组织的,何中勇自然会来帮忙。
他没去捕鱼,是来帮忙卖鱼记账的,这些消息是刚才苏蓉路过时跟她说的。
苏蓉还八卦地说:“村里好多女孩儿都喜欢何中勇,她们明显都精心打扮过了,你看那谁,头上还戴了绢花呢,啧啧。”
捕鱼的船只离岸边越来越近,人群都往小码头涌去,还有人在岸边敲锣。
龚文玉的鱼皮花生也卖得差不多了,没卖出去的两包奖励小宝今天帮忙吆喝。
小宝捧着自己用劳动换来的鱼皮花生乐不可支,当即表示以后还要帮姑姑卖东西,又好玩儿又能挣钱。
王秀兰是负责收钱的,她清点了一下今天的收入,总共卖了11块零三毛钱,能买十几斤鱼了。
听说最近镇上的鱼涨到了1块2毛一斤,村里今天捕的鱼按9毛一斤卖给大家,所以几乎家家都来买鱼了,一年到头也就能占这一次便宜。
收拾好东西,龚文玉一家三口也去了捕鱼船停靠的小码头那边。
何中勇拿着一本黑色笔记本站在人群里,龚文玉一眼就看到了,没办法,鹤立鸡群,想不注意都难。
周围未婚的年轻女孩子们小声地谈论何中勇,言语间都是倾慕之意,却没人敢上前去跟他说话。
“我刚才看到六队那谁给他送自己绣的鞋垫了,可惜人家没收,好丢脸啊。”
“还有人给他送手帕的,人也没收,咱还是别去找没趣了。”
“人家是高材生,哪里看得上我们这些没读几年书的村姑呢。”
“可他长得好看啊,我敢说,全村的年轻男人就他最帅。”
“那就远远看看呗,我可不想当众丢脸,免得影响以后说亲。”
“他近看更好看。”
……
龚文玉津津有味地听着八卦,苏蓉瞧见了她,就朝她走了过来,挽住她的手说话。
“瞧瞧,你同学今天可是人群里的焦点。”
龚文玉远远地欣赏了一会儿帅哥的颜值,点点头道:“跟其他男的一对比,他可不就是焦点吗。话说回来,他不也是你同学吗。”
苏蓉嘿嘿笑,“我跟他就是幼儿园加小学同学,你俩可不一样,你是村里唯一一个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他同学的人,那感情能一样吗。”
龚文玉:“没什么不一样的,我跟他又不是很熟。”
苏蓉:“说真的,要不是我跟他不配,嫁给他比嫁给我男朋友可好多了。”
龚文玉:“那确实。”何中勇方方面面都比苏蓉男朋友强。
又是一阵敲锣声响起,捕鱼的船终于靠岸了。
人群欢呼雀跃。
村长站在船头,喊大伙儿排队,一个个来。
“不要挤啊。”村长大喊,“小心把人挤到河里了。”
何中勇和他的同伴们自觉去帮忙维持秩序。
人群开始排队后,何中勇又去了船头跟他爸说了几句话,随后就开始卖鱼了。
苏蓉问王秀兰:“姨,你们买几条?”
王秀兰笑道:“不知道轮到我们的时候还有没有大鱼,买个十斤左右吧。”
今天闺女赚到了买鱼钱,王秀兰也想大气一回。
苏蓉好生羡慕:“哇~我妈只让我买条小的,两三斤那种。”
苏蓉家里的条件其实比龚文玉家还好一些,毕竟家里只有一个儿子在读小学,苏蓉又在县城打工赚钱,苏父苏母两口子身体也好,家里负担并不重。
但苏家就是特别抠门,在一队是出了名的抠。
好在苏蓉并没有遗传到父母的抠搜,不然原主也不会跟她成为好友。也正因为她不抠,经常被父母骂败家。
总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即便是优惠价,像苏蓉家这样专挑小鱼买的也不在少数,所以,轮到龚文玉的时候,还有大鱼可以选。
综合考虑后,龚文玉挑了两条,一条大的七斤多,一条小的三斤多,两条加起来刚好11斤重,一共九块九毛钱。
村长收钱,何中勇记账。
龚文玉笑眯眯地把钱递给村长的时候,还嘴甜地说了句:“谢谢村长,你们今天辛苦了,这鱼很好啊。”
买鱼的人那么多,说好听话的还真就只有龚文玉一人。
村中听到这话心里舒坦极了,难得有人能理解他的苦衷,不愧是念过高中的人,就是不一样啊。
何中勇余光扫了下龚文玉,不是他的错觉,这人退学了真的过得很开心,换了更精神的新发型不说,瞧她那明媚的笑,以前从未有过。
来时还看见她在卖自己做的什么花生,听亲戚家的小孩子说很好吃,还给他强行喂了一颗,味道嘛,是还不错。
她在人前吆喝的样子,轻松又自然,一点不扭捏。
曾经的她连上讲台读自己的作文都会因为紧张而脸红磕巴。
“中勇,”村长喊了声儿子,“开什么小差啊,赶紧记下,刚收了一个七块八毛。”
“哦。”何中勇从思绪里回过神来,赶紧记下这笔。
龚文玉要找何中勇打听事儿,就得等他记完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