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纨绔 > 第84章 东里

第84章 东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我刚洗好的瓠瓜怎么办?哑奴想了想,也无妨,先切好了等晚上先生回来再炒着吃。

停顿须臾,杨奇又强调:“今夜也无需等我。”

哑奴看向杨奇,眼中满是不解。

“平治天下,当今之世,除了我还有谁呢?”杨奇阖目,忽地笑了起来。

他足够老了,活得已经够本了。

杨奇睁开眼,走到院里迎风振袖:“今日老夫就算遭万人唾骂,也要告诉天下人当年太后是错的!”

池塘里的荷花开得正艳,瓣尖的鲜红润着整朵莲托,蒋春秋洒了把饵料,藏在荷叶下的鲜红的锦鳞蜂拥而上,水波荡漾潋滟。

“嘿!主子赏饭吃时就抢着吃,没饭吃了就藏起来。这群鱼儿倒是和孙永乐一样,也是个贪利忘义的!”管事的撇了唇边两撮胡子,边说着话边适时奉上一把新的饵料,蒋春秋撮了一小把,半靠在池塘边的石雕栏杆上。

“孙永乐是聪敏人。”蒋春秋往池子里撒饵料,“做官有做官的道,做鱼也有做鱼的道。”

回廊处的安康走过来,向蒋春秋揖礼:“老师。”

管事的将饵料放置在石雕处,躬着腰退下了。

四下没有旁人,蒋春秋开口问:“朝上情况如何了?”

安康想了想,说道:“杨大人与圣上对峙,两方争执激烈。”

“学生不懂。”安康顿了顿,问道,“老师多年来栉风沐雨,从没有缺席过大小朝会,明知今日重要,为何却要佯称生病?”

蒋春秋眯着眼看向安康,须臾后说道:“你说求学路上遇到了瓶颈,所以去茶楼学人辩经。如今看来,依旧没有长进。”

“是学生愚钝。”安康恭敬道,“朝堂上分成了两派,木里匠人数目庞大,在咸丰早年间就乱了套,杨大人当着圣上的面念了齐知远的折子,要求法不责众,对木里相关人事都从宽处置,朝中不少人听了大为感动,学生听了,也很是触动……”

蒋春秋问:“圣上怎么说?”

安康说:“圣上没说这事,反而问户部和工部今年的开支,说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什么时候能是个头。”

“什么时候能是个头?”蒋春秋重复了一遍,倏地笑了起来,“是啊,什么时候能是个头!”

安康犹疑了一会儿,小心地问:“老师?”

蒋春秋将手中饵料尽数洒入池塘,见水里的锦鲤争先恐后跃出水面。蒋春秋同安康说,“是时候了,去拟个折子,不说别的,就说齐知远是非不分,与杨奇结党营私。”

“这……!这怎么可能!”蒋春秋要走,安康三步并做两步要追上去,“杨阁老这么多年独善其身,怎么可能与齐知远……”

那又如何?

蒋春秋想说,杨奇是太师,是天子内臣,是大元的定海神针,就算朝廷上乌合之众联名弹劾,也没人能动他。

“你想百尺竿头,就得这么说。”蒋春秋顿了顿,“因为这是圣意。”

明德帝羽翼渐丰,就想敲打杨奇,一是想让对方少反驳自己,二也是为了日后下旨时杨奇能在朝堂上给自己留点面子。

“这……!”一想到要污蔑杨奇,安康心里就生出别扭,他又不好反驳自己的老师,只好木愣愣的说,“老师说的话,我听不懂!”

蒋春秋回头,盯着安康,蹦出一个字来:“蠢。”

蒋春秋转过身,继续往前走:“杨东里当了半辈子的太师,论学问,谁人都不及他,当年凤阳水患,杨东里妻女双亡,先帝涕零他的功劳,感怀他的师恩,转脸却将他束在内阁,只给大学士的名头,你知道这是为何?”

安康闷声:“杨阁老痛失妻女,先帝念他辛苦,不忍他再为国事操劳……”

“是因为有的人只适合束之高阁,供万人敬仰。假如坐龙椅上的是你……”蒋春秋话还没说完,安康就“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等你万人之上的时候,你也不愿意有人天天板着脸斥责你。”蒋春秋笑着将安康扶了起来,说,“咱们的新主子啊,有脾气咯!”

家里的管事跑得匆忙,显些绊倒了脚,滚跑着到蒋春秋的脚下:“主子!出……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口水卡在喉咙里,管事吓得连唾沫都忘了咽:“宫里传来的消息!杨大人与皇上因为木里一事吵起来了!皇上拔剑要吓唬杨大人,没想到杨大人竟然自刎尸谏了!!!”

“杨阁老……尸谏?”蒋春秋往后连退了几步,安康扶着缓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蒋春秋嘴唇翕动:“尸谏!良臣尸谏!大元气数要尽啊!”

蒋春秋一连后退几步,被安康搀扶着才站稳脚跟,他看向安康,口中喃喃:“你问我为什么要佯装生病,现在我告诉你,因为我要全身而退。当年见周岑满族灭门,我就暗自下定决心,任凭波诡云谲,明哲保身才是硬道理。”

蒋春秋猛地看向安康,抓握住了安康扶他的手腕,眼珠瞪大:“你记好了,天高海阔,朝廷忠良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些年他与杨东里一道屡次谏言要启用寒门,不拘一格降人才,得到民间白衣交口称赞,看似是大义,实则是为拉拢人才。可杨东里不是,杨东里惦记着白衣寒子的窘迫,知晓除读书外他们再无第二条出路,贵为太子太师,可收录的学生却无一贵胄。

蒋春秋见过清贫的学子穿着薄麻衣挤在杨家方寸学堂里读书,也见过为了省学子的墨砚钱而顿顿只吃野菜的杨东里。

那可是内阁三老,天子内臣杨东里啊!

安康想安慰蒋春秋,却又不知如何开口:“老师……”

“让我去送送东里。”蒋春秋胸口起伏,好一会儿才缓过来,“送我去太和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