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被迫结婚的豪门穷鬼HE了 > 第53章 第 53 章

第53章 第 5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番周折,警察找到了于景深的大舅。大舅一家还生活在苏州乡下的老家里,小舅早年去了新疆,定居在那边了。于景深还有个小姨,嫁到了江西。于景深的外婆两年前去世,是大舅一家为她养老送终。

听警察问起,大舅才依稀想起是有这么两个外甥,提到妹夫又是一阵晦气。

“还欠我一万块钱呢!”大舅愤愤不平:“二十年前的一万块,现在光利息就多少了!”说完又叹气:“我们几个就大妹长得最好,结果猪油蒙了心,嫁了这么个东西!亲戚朋友全借了一遍,又还不上!最后自己也没脸跟我们来往了。”

“你还记得你母亲是什么时候去给刘美莲带孩子的吗?”警察问道。

“不晓得不晓得了!都二十几年了谁还记那么清楚?”大舅挥挥手,已经不耐烦。妹妹死后他跟这家人早就没来往了,现在竟然还惹上警察,真是祸害。

除了对这个妹妹有几分惋惜,大舅对于家人的事早就能忘就忘了。正要关门送客,大舅妈在一旁抹着桌子,悠悠说了句:“不就是那年冬天嘛,我怀着老三,还指望她照顾照顾呢,她倒好,跑去伺候女儿月子了。”

大舅忽然吼道:“你有完没完?妈都走了你还挑她的理,你有没有良心!”

警察抓住机会,赶紧问舅妈:“您记得是哪年冬天吗?”

舅妈翻了个白眼:“我孩子的生日我怎么不记得?我家老三是千禧年夏天生的,她家那个老二比我家的小几个月,1月底就过去了,都没等到过年。年夜菜都是我挺着肚子一个人忙活的呢!”

“你闭嘴!人越老舌头越长!”大舅又吼了一句。

舅妈哼了一声,倒也没再说话。

“你记错了吧,”老张笑道:“于景荣身份证上是7月的生日,他也是夏天生的。”

这回没等舅妈开口,大舅也皱着眉犹疑道:“我怎么也记得他是冬天生的?美莲怀老二和我家老三是前后脚,我妈替她看完回来正赶上生老三,什么都不耽误。”最后一句像是在安抚妻子。

舅妈却得意道:“这你就不记得了吧,我知道怎么回事。”说完不再开口,微微昂着下巴等人提问。

老张配合地说:“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舅妈等的就是这句话,倒豆子一般活灵活现地说道:“这事老太太跟我念叨过,说那时候姓于的成天不着家,但是孩子得上户口啊。大妹生完之后身体一直不好,一出门就受风感冒,头疼腰疼的,没办法就让老太太去了。老太太没上过学,口音又重,那的人把1月听成了7月,就这么记上了。回来大妹一看才知道。”

“那后来呢?也没改?”大舅这时候也好奇道。

舅妈解释:“大妹跟妈说了,反正也不影响当年入学,晚几个月就晚几个月吧,就这么着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老张笑道。

“谁说不是呢!”舅妈八卦了这么一通,心情颇好。

“那这个事,还有其他人知道吗?于景深的小舅和小姨那时候也在家吗?”

舅妈回忆着说:“那时候二弟已经去了新疆,好几年才回来一次,不知道老太太跟他提没提过。小妹嘛,那时候在江西读书,也不在家。不过她跟妈通话挺多的,也没准知道。”

家里这些事,大舅不如舅妈知道的清楚,可看着警察一点点刨根问底,大舅心里没由来的有点担心,试探着问道:“警察同志,不是查姓于的怎么死的吗?怎么一直问景荣的生日啊?景荣没犯什么事吧?”

“任何跟案情有关的细节我们都会了解,于景深、于景荣是死者仅剩的直系亲属,所以了解地详细一些。”警察小吴在一旁解释道。

“哦哦,”大舅见老张没说话,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加了句:“那俩孩子摊上这么个爹也挺可怜的。按理说大妹没了我们应该照应他们,可我们当年也穷得咧些的,就顾不上了……”

“不用担心,我们问得这些是例行公事,也请你们配合,到公安局做下笔录。”老张安抚道。

“啥叫做笔录啊?”大舅问道。

“就是把刚刚说的内容记到纸上,你们看过没有问题后签字按指纹。”小吴解释。

“还要按手印?”大舅和老婆对视一眼,感觉不妙:“警察同志,我们两口子也上年纪了,都五十好几的人了,好多事吧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了。刚才那都是话赶话说的,不一定对。”

“对不对我们会核实,你只要把你记得的内容如实说就行。”老张说道。

老两口在乡下务农,一辈子没去过公安局,老张费了些口舌才劝动她们跟着警车去,又承诺给回来的路费,这才说动她们。

不成想到了公安局,俩人又怯了。在家说得好好的往事到审讯室里再问时变得一问三不知,偏偏这是证人的初版笔录,在实践中属于采信度较高的那版,又有证人签字捺印,反倒帮了于景荣。

打发走大舅夫妇,扣住于景荣的时间也差不多到了极限。小吴不甘心:“张队,我给新疆和江西都发函了,请当地的公安协助调查。咱们不能就这么放他走吧!”那小子看起来毫无悔改之心,又有美国绿卡,这回要是放了他,他逃到国外就再难抓回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