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诉衷情·满城风雨护夷洲 > 第19章 第十八章

第19章 第十八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想好了!”闻育恒重重地点了点头。

“李夷洲是个好姑娘啊,你真的要为了学医而舍弃她吗?”

“我并没有舍弃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她目前虽然不理解我为何要学医,但是以后会理解的。”

包大娘点了点头,“既然她对你有误解,还是解释清楚比较好,有些误解如果不解释清楚,可能会误解一辈子。”

闻育恒点了点头,抱拳道:“多谢大娘指教,我知道了。”

“好,那你跟我来吧!”包大娘在前面带路,闻育恒在后面跟着。

二人来到了包大娘的书房,那书房只有一张书桌、一个书架和一个人体穴位模型。包大娘来到书架前,从书架上取了一本书,交到闻育恒手上,“你先学这本书!”

“《洗冤集录》,”闻育恒看了一眼书名,“据我所知,这不是医书。”

“这是宋慈写的,是大名鼎鼎地验尸学名著!”包大娘边说边往书房外走。

“我不学这本书,我要学治病救人的本事!”闻育恒跟在包大娘身后。

包大娘停下脚步,闻育恒也停下脚步。包大娘笑道:“你要跟我学,我教你的就是这个。”

“为什么啊?”闻育恒不解地看着包大娘,“人家做老师的都是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我明明跟你说的是医术,你为什么要教我这个呢?”

包大娘叹了口气,“我是个大夫,因为兴趣自学了验尸。可你父亲一遇上案子就找我去验尸,害得我都忘记了自己是个大夫。你来找我真是太好了,我把验尸的本领教给你,以后我就可以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做大夫了。总之就一句话,你要问我验尸方面的东西,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要问我医术,我就一言不发。”

包大娘说完就离开了。

后来,医馆来了几个病人,包大娘为他们诊脉、开药,闻育恒询问其中的医理,包大娘果真一言不发。闻育恒无奈,只能拿着《洗冤集录》走出包家医馆。

闻育恒走在路上,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并没有人注意到他;风吹得人无比舒服,但他没心情去感受;夏季的草木绿意盎然,他也没心思去欣赏。

“我该上哪去呢?”闻育恒口中喃喃道。他想去找李夷洲,可是不知道闻毅多带着李夷洲上哪去了;想回家把事情告诉母亲,那么将来发生的必然是母亲和包大娘争吵。他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去李夷洲家,虽然在她家暂时见不到李夷洲,但可以等着她回来啊!

闻育恒点了点头,快步向李夷洲家走去。

来到李夷洲家门口,就听到学生们读《师说》的声音,闻育恒悄悄地走进去,坐在最后一排。

学生们读罢,李民朴道:“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一项技艺要传承下来,必须靠着从师学习。一个国家的人民,不肯从师学习,这个国家就会落后退步;一个民族,不肯从师学习,这个民族就会有消亡的风险。以前有个王朝对外实行海禁;对内搞文字狱,禁止从师学习。结果呢,港澳被侵略者占领,费了百年工夫才收回来;倪本癸来侵略夷洲,幸得郑武将军拼力抵挡,才让夷洲不受外敌侵略。我希望你们,不论如何都不要忘记从师学习,只有从师学习,才能提升自己;只有提升自己,才能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今日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同学们纷纷离开教室,只有闻育恒坐在最后一排一动不动。

待到同学们都离开了,李民朴来到闻育恒对面坐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你不会因为写出了一首好诗,就沾沾自喜,就认为不再需要从师学习了吧?”

“李叔叔,我有一件事想问你。”闻育恒看着李民朴。

“你问。”李民朴道。

“像我们这些文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如果有人要杀我们,我们只能等死,成为这样的文人有什么意义?”

李民朴站起身,语重心长地说:“文人者,以秃笔安社稷,以策略福万民,以大义震天下。如果一个文人能做到这三样,就算不会武功也没关系。因为他遇上危险时,国家会保护他;有人要杀他时,人民会护卫他。如果国家和人民不爱护造福他们的人,这样的国家必然走向灭亡,这样的人民必然走向穷困。所以文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文人要是堕落了,国家和民族就有了走向堕落的开始。”

“此言何意?”闻育恒不解地看着李民朴。

“你知道文字狱吗?”

“文字狱?”闻育恒有些疑惑地看着李民朴。

“那是中国一个封建王朝搞出来的,当时的皇帝搞文字狱,就是要扼杀文人的思想,扼杀科技进步,让文人们堕落下去。当时修一部史书,会招来文字狱,弄得一户人家家破人亡;出一个‘维民所止’的题目,会招来文字狱,弄得‘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的名门望族瞬间没落下去;随口念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会招来文字狱,弄得许多人人头落地……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想堕落的文人们都被封建统治者杀掉了,于是文人们只能堕落。再也没有人去修史书,没有人去钻研科技,他们活进了统治者为他们准备好的一个牢笼里。而文人们这一堕落,他们创作的作品就再也没有了精气神,也就起不到提振人民精神的作用,紧接着带来的就是人民精神的麻木和自甘堕落,最终造成的是国家科技停滞,思想滞后,然后就是百年的屈辱历史。”

闻育恒郑重地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文人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