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只剩下了李民朴和闻育恒。李民朴收拾着东西准备去后院,闻育恒就看着他,等到他收拾好东西时,闻育恒道:“李叔叔请留步!”
李民朴停下脚步,看着闻育恒,“课上完了,你怎么不回家?”
“我有件事不明白,想问李叔叔。”
李民朴放下东西,来到闻育恒对面坐下,“什么事?”
“我爹教了我《谢死表闻》,要我继承封常清将军的忠义精神,为国效力。然而在谈到为国效力时,我娘却极力反对。听她的语气,她好像很痛恨贪官。我想知道我娘和贪官之间有什么过节吗?”
李民朴十分严肃地看着闻育恒,“你没问你娘?”
闻育恒摇了摇头,“我担心这是娘的伤口,我要是问了她,就是在她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李民朴点了点头,眼中对闻育恒颇为赞许。
“李叔叔,这么说我娘跟贪官真的有过节?”
李民朴站起身,念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民朴念至此处,便看着闻育恒,示意闻育恒接下去。
闻育恒道:“这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最后两句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难道我娘曾经被贪官‘浮云蔽日’?”
这时,李夷洲来到了教室门口,她是来喊李民朴吃饭的,恰好听到闻育恒这一句,李夷洲心中十分好奇,便驻足在教室门口听着。
“不是你娘,而是你的外祖父。这是你娘一生的痛,还好你够敏锐,没开口问她,不然就真的在你娘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闻育恒道。
“那是十年前,有个叫汪洋的人犯了杀人命案,被押入监狱。汪洋入狱以后,就不断喊冤。当时你外祖父是牢头,发现汪洋很奇怪,便去了解情况。听汪洋说完,你外祖父觉得案子十分奇怪,便找机会告诉县令,汪洋可能是冤枉的,要求县令重新彻查此案。县令当然不会去彻查这件案子,因为这件案子的真凶是县令的儿子,县令不能把自己儿子送上断头台,于是警告你外祖父不要多管闲事。然而你外祖父觉得,身为执法人员,应当维护法律的公正,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你外祖父便自己调查。这行为引起了县令的注意,县令就派了杀手去除掉你外祖父。你父母和我得知消息以后,就马不停蹄地赶,但还是来晚了一步,当时你外祖父刚刚被杀手杀得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气,杀手还没离开。你父亲暴怒,拔出刀剑全歼了那些杀手。你外祖父告诉我们,证据在他炕上的钻头里,让我们拿出来去找钦差大臣申冤。我们留了一个心眼,带了假证据去找钦差大臣申冤。然而这个钦差大臣并没帮我们申冤,他伙同县令要致我们于死地。你父亲再次暴怒,抽出刀剑除掉了县令、县令儿子和钦差大臣,把他们的尸体挂在城门楼上,把县令儿子杀人,县令包庇凶手以及钦差大臣贪赃枉法的证据贴在了城门楼上。这件事就被百姓熟知,朝廷为了安抚百姓情绪,重惩了贪官,为你外祖父和汪洋申了冤。你娘当时说了一句‘所有的贪官污吏都该死’,我想这就是你娘痛恨贪官的原因吧!”
闻育恒点头,道:“难怪我娘会说‘国家爱贪官’,会说‘让贪官污吏去保家卫国’。”
“你娘说得不对,不是国家爱贪官,是皇上爱贪官。国家就是人民,人民谁不爱好官?只有为了满足自己私欲的皇上才爱贪官。他们重用贪官,贪官在贪赃枉法的时候,也在满足皇上的私欲。”李民朴道。
闻育恒微微点头。此时佟孝乾也来到了教室门口,他轻轻地拍了下李夷洲,刚想说话,李夷洲就嘘一声制止了。
“而且让贪官污吏去保家卫国也是错的,贪官污吏都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家伙,为的只有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果国家遇上了困难,他们不趁机发国难财就已经很不错了,怎么可能去保家卫国?所以当国家发生危难时,只有心怀家国者才能为国家抗争,从而把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李民朴继续教育闻育恒。
闻育恒又点了点头。
“夷洲、孝乾,你们都进来吧!”李民朴看着门边道。
李夷洲和佟孝乾走了进来,在闻育恒的背后坐下。
“你们三个都受过《谢死表闻》的教育,都应传承封常清将军的忠义,千万不要成为危害百姓、危害国家的贪官污吏!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李民朴殷切地看着面前的三个少年。
闻育恒点了点头。李夷洲没有反应,佟孝乾也没反应。
等到李民朴的目光看向李夷洲时,李夷洲道:“我是一介女流,不可能进入官场。我只能答应父亲,不助贪官。”
佟孝乾这才点头。
“贪官的存在不仅阻碍国家富强,也阻碍民族复兴。你们三个觉得应该如何杜绝贪官?”李民朴看着面前的三个少年,他问完就笑了,他的问题连成年人都回答不好,更何况是三个少年。可是问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他只能等待着三个少年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