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亡国妖妃她弟 > 第14章 第14章 侠客

第14章 第14章 侠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十四章侠客

这一天,有多少人因为常徽曾经的一句无心之言而震撼,已经不得而知。常徽本人是难得的睡了一个好觉的。

哪怕外间爆竹声响轰鸣一夜未曾停歇,直到五更天还依稀可见漫天的火树银花,常徽待在自家小宅中,也不守岁,早早地安眠。

或许是因为这盛世繁华景象,着实不似记忆中的那般风声鹤唳、门户紧闭,他心中竟然难得的有了几分安宁。

这般在宅中闲逸几日,常徽也没什么心思温书,连重锐意来拜访送恭贺也不大提起几分兴致。外头灯会集市一连数日未停,热闹得很,常徽除了第一天挨不住常叔的催促去逛了下,后头甚至都没有怎么出房门。

他如今刚到永安一年有余,所识之人不过国子监的几个同窗和博士,这些人中,有些他尚且有几分印象,有些就已经完全抛在脑后了。这些礼节性的来往,常徽无心打理,常叔却是个十分称职的老管家,悉数替他按着常礼送上府。

同窗送了笔墨纸砚,几个关照过常徽的博士,按着他们的喜好又送了棋谱、曲谱、美酒之类的东西。都不是什么平常货,但也是难得的珍品,大多数是常允君在宫中精心挑选过,而后赏赐下来的。

这些都好说也好做,唯有一件,叫常叔拿不定主意,那便是宫中内侍和宫女的一应礼节。

因了常允君在宫内的缘故,以往常家姐弟对宫中内侍和掌事宫女都是十分客气的,这点,即便在常允君后宫专宠后也没有什么改变。该给谁送,又送些什么东西,这件事随着常昭仪地位的水涨船高,有时候很难界定。

常叔拿这些来问常徽该如何定度的时候,常徽正困坐在榻上,一手拿火钳扒拉着炭火,一手翻阅着一本《魏书地理志》。

他本来已是快要心如死灰,对任何事物都快要提不起什么兴致来的,但除夕那夜见了小巷中的乞儿,不知怎的,想起一些往事来。

常徽幼年时也曾随常允君流浪过一段时日,那段流浪的日子过得苦,居无定所,衣食无着,更可怕的是不知明天去向何方,有种随波逐流的颓唐感。不过即便如此,常允君的乐观和坚定还是一直影响着年幼的他,以至于二人即便在流浪途中,也能调整好心态。但有时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心态遇上天灾人祸,也难免失衡。

在姐弟二人失衡之前,他们遇上了一个翩翩少年郎。

钦州,榆阳,常徽和常允君第一次见到了嵇规。

如今慢慢想来,那即便已是很多年前的光景了,他脑海中,却仍旧像是昨天发生过的一样。闭上眼,似乎还能蒙蒙之间,看见景明元年冬至的那场雪,身上还能冻起一阵鸡皮疙瘩,像是有什么黏稠恶心的东西,随着腿慢慢攀附起来,蔓延全身。

即便是重生一回,一想到这个人,常徽胸腔中仍旧是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和些许的惆怅。

说来可笑,两辈子,常徽姐弟第一次如此感激的一个人,再后来,会变成叫他们痛彻心扉,千方百计也要杀死的一个人。

钦州,榆阳。

常徽将手中的《魏书地理志》翻到了这一页,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他这样盯着已经很久了。他手上有些用力,将这张纸捏的有几分皱巴巴,在旁边干净整洁的纸张中格格不入。

常徽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将手上的书随后一扔,抛掷在书桌上那摊被他这些时日翻乱却又没有收好的笔墨和书籍上。

转头就将此事给忘得一干二净。

常叔走了进来,照例是感受了一下屋内的温度,他觉得有些冷,叫外头服侍的人连忙又加了个炭盆进来,又是沏好热茶,端来常徽惯吃的点心。

他照看常徽也有数年,很是知晓常徽的一些小习惯,也知道这对姐弟胸怀大志,如今常徽如此颓唐,他自然是归咎于半个多月前的那次意外,心中不知有多怜爱这个小辈,生怕常徽生活上再有什么不如意。

连这段时日常徽一反常态地颓废不上进,他劝过后,心中也只剩下满满的无可奈何和疼惜。

常徽对常叔还是有几分敬重的,虽对他口中所说的礼节之事,心中很有几分觉得“不必如此”、“大魏很快就要亡国”、“这些事有时总是十分之无用且荒唐”的想法,也觉得大可不必说出来 ,叫老人家心中担忧他的精神状态——毕竟这些东西,世人向来如此,也没谁觉得不对。

常徽随口应付了几句常叔的话,不过都是按照以往的礼节在送,末了,常叔又规劝常徽,只是这次不再是劝他埋头苦读,而是说今日难得的雪后初晴,常徽和该出去走走。常徽碍于这位老管家的情面,随口应了,末了,他看着常叔转身要走,突然想起一件事,叫住了他。

“常叔,我书桌上的一应书和笔墨纸砚,且送进宫去,交付于一个唤作华荣的内侍。如今,他应当是在——”常徽顿了下,有些不太确定,但想到宫中尚无消息传出,想来还是在老地方。

“掖庭当值。”

******

雪后初晴,午时天气难得有几分暖和。

常徽弃了厚重的大氅,穿着简单的一身霜色圆领袍子,虽然衣着简单,但是腰间坠了香囊玉饰,外加他气质不俗,看着也不似寻常人。

他在一处茶水摊子上小坐片刻,听了几耳朵康乐坊雪夜塌房的事,心中很有几分惊愕。他上辈子这段时日困守在宅院之中,未曾得知此事,但后来中原一带春雪厚重导致雪灾,又误了春耕,以至于秋日饥荒,这些事,却是他知道的。

那时他刚刚入朝为官,算是景明帝亲手提拔的,安置在鸾台知事一职上,不过七品小官,但是难得的是能在御前行走,算是帝王的心腹之位。那段时日凤台上下忙碌,一整年的时日,朝中为赈灾一事吵得不可开交,常徽就经手了很多相关的信息甚至奏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