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曦既驾,金辉洒落,祁连山的轮廓便随着那轮冉冉而升的红日逐渐显露了出来。晨光爬过崇山峻岭,越过峡谷绿洲,追着那在微光里疾驰的一人一骑,便闯进了那座矗立在荒漠戈壁之上的悬泉置里。
这座驿站位于中原通往西域诸国的商道要塞之上,道上往来驰骋的商胡贩客,络绎不绝。晨曦微露,驿站前的商道上便已是人马接踵,嘈嘈人声伴着声声驼铃,惊醒了沉睡了一夜的大地。
这本也是悬泉置内的官卒徒御最寻常不过的一日,但前来的一人一骑却打破了这日的平静。
见到这位风尘仆仆的邮卒,驿站的置啬夫忙将人请进了屋内。
“护送绥宁公主的两国使团日落前会抵达贵处,”邮卒将邮书簿奉上,认真叮嘱着,“公主有孕在身,即将分娩,要在贵处叨扰半月之久,还请贵处多费些心招待。”
置啬夫虽奇怪绥宁公主还未到乌孙,为何就有了身孕,但也没有多嘴询问,只是吩咐厨房给这邮卒送来了早饭。
送来消息的邮卒用过饭后,乘上新换的马匹,又马不停蹄地往乌孙赶去。
悬泉置许久未接待过这样庞大的使团,置啬夫忙命官卒徒御们打扫传舍、预备酒席、修补坞墙……驿站众人皆忙得热火朝天的。
明桥修补完靠北坞的三间院子,途经为绥宁公主准备的那间院子时,又将这院子里的门墙窗扉、桌椅床炕细细查看了一回。
他在此徘徊流连着不愿离去,前来收拾洒扫的仆妇连催了几遭,他才依依不舍地走了。
回马厩给马儿喂了草料,他见草料所剩不多,便打算去戈壁滩上割茭草与苜蓿草。这是驿站马匹除谷麦之外,最常吃的草料,春秋时节,戈壁滩上随处可见。
然而,他的人尚未出驿站,置啬夫却寻了过来,叮嘱道:“你割完草早些回来,再将马厩好好清扫一番,马粪要清干净。这回来的使团足有五百多人,车马必不少,你日后便留在马厩看车管马吧。”
明桥却问:“我不能去传舍为绥宁公主看门护院么?”
听言,置啬夫立时横眉冷眼看着他:“护送绥宁公主的使者,头一个便是萧太尉,哪里用得着你去看门护院?”又缓了声气告诫他,“若非明大将军将你送来这里,我是万万不敢留下你的。你当年被护送回乌孙时,也是在这里落过脚的,见过你面貌的人不止我一个,虽说过了这些年,你的面貌变得我已难认出,你也故意将自己的脸抹黑了,但保不齐就有人能认出你来。随和亲使团来的还有你乌孙的使团,你是来这里避祸的,可别在这关头露了形迹,让人知道了你的身份。”
明桥也便没再多言,带了铁镰、赶着牛车便出了驿站。
悬泉置南依三危山,山脉深处藏着一处幽深峡谷,有水自山崖石壁间汩汩而出,悬空而下,落水成潭;潭中水四溢而出,汇成涓涓溪流在谷中蜿蜒穿行,形成了谷中的一方绿洲。
割下一车的草料,引着牛儿在溪水边饮水时,明桥便躺在了车上的那一捆捆草料上。
头顶有雄鹰盘旋,他伸出一条手臂,那鹰便敛翅停歇在了他的手臂之上。他将出驿站前藏在身上的一方帛书绑系在鹰腿上,又给这鹰喂了几条鱼干,便摸着它的头交代着:“好拂风,将这信给小方盘城的金家兄妹和茆哥哥送去,路上不要贪玩,也不要与旁的鸟儿斗架。”
这名唤“拂风”的鹰蹭了蹭他的脸,从他手中叼起最后一条鱼干,便振翅飞向了天际。
天那头,是绵延起伏的土长城。
明桥的目光追随着拂风的身影,便望见了长城之上的那座烽火台。悬泉置附近的烽火台,日夜皆有人巡视侦察,送他到此避祸的大舅父,这几日便在那儿侦察着北方胡族的动静。
而他,却只能以明大将军侍从的身份,隐姓埋名藏在那座驿站里,每日里割草喂马、修灶补墙、扫地浆衣。
还好他总算是等来了朝廷的和亲使团,也等来了他的大春姊姊。
多年未见,也不知她是否还记得他。
日已偏西,牛儿饮饱了水,他便又赶着牛车回了悬泉置。
***
和亲使团自离了雒阳,一路上倒也太平无事。但因章怀春是双身子,萧太尉不敢将车马赶得稍快一些,一路停停歇歇地走了将近三个月,使团方始抵达敦煌郡。
阳乌西沉,悬泉置前的商道上已冷清了下来,使团的到来却又打破了夜幕落下之际的沉寂。
在角楼上望见远处翻滚的尘沙,置啬夫便知那是使团的车马人从踏出的动静,遂命厨啬夫开始预备酒席;而他则带着职役驿徒到商道上去恭迎使团了。
见明桥在驿站内探头探脑,置啬夫暗自叹息了一声,随即向那郎君招了招手:“你也随我一道儿迎一迎吧。”
明桥喜不自胜,大步行了过来,却也只是缀在了人群末尾。
他抬头向远方张望时,只见大道之上旌旗招展,马似游龙,车如流水,一众人正沿着商道迤逦而行,马蹄踏着黄沙,车轮碾过碎石,轰轰阗阗朝他这头而来。
黄沙掩日,晚霞已在天边织就了一匹匹绚烂瑰丽的锦缎,毫不吝啬地将这并非人间物的锦缎赐给了远道而来的绥宁公主。
而披上霞光绣衣的绥宁公主,亦被衬得似天外神女,遮住了面容与身姿的及腰幂篱,愈发给她添了几分朦胧神秘的美。
车马喧腾,人流拥堵,明桥只来得及看到她的一片衣袂,她便已被众人簇拥着进了驿站。他再回到驿站时,便见平日里空旷冷清的地儿,如今却挤满了车马人从,整个驿站好似一锅被煮沸了的水,翻腾着,咆哮着。
他在这汩汩翻腾的沸水里看到了他的四姊姊,却再也没能看到他的大春姊姊。一眨眼的工夫,他四姊姊也没了踪影。
身后,是置啬夫在高声催他:“乔明,杵在这儿作甚!快将外头的车马赶去马厩,将马儿喂饱了,你便去后厨用饭吧!”
明桥只得将心思从和亲公主身上收了回来,老老实实去赶车喂马。
然而,他的心亦如一锅翻滚的沸水,再难平静。
自知晓他的大春姊姊要和亲乌孙,他便设想过种种与她相见的场景,更梦过她无数次,他的内心也因此早已如一滩波澜不惊的湖水。但是,时隔多年的见面,她哪怕不露面、不出声,只是往那儿一站,便能轻而易举激起他心底的波澜。
这波澜被他压在心底将近二十年,借了一点风势,便开始兴风作浪,将他的心搅得天翻地覆的。
但,他不能被这样的心绪裹挟,不能让她知道,他至今仍对她念念不忘。
他等在这里,非是为情为爱,而是为了救她,也救他自己。
因此,他总得见她一面。
***
夜里的接风洗尘宴,章怀春并未露面。她这一路舟车奔波,身子早已吃不消,入了驿站安排的四廊院,草草用了几口饭便歇下了。
青楸见她仍是胃口不佳,知她是为腹中孩子与郑郎君的缘故,也不知该如何宽慰。思及她近来嗜酸喜辣,尤爱这河西之地的一道浆水面,青楸便想着去这儿的后厨问问那些厨娘伙夫是否会做这道面。
打定了主意,她便去劝章怀春:“女公子是双身子的人,不能饿着了自己,还是得多吃些东西才好。女公子既爱吃浆水面,那我便请这驿站的厨娘给女公子做一份,女公子好歹吃一些吧。”
章怀春不忍辜负了她的一片苦心,只得点头依了她。
青楸离去不多时,明铃便从席上回了院子,却在章怀春的屋前撞见了一道鬼鬼祟祟的身影——正是她一行人前脚离开雒阳,天家后脚便派来的那个寺人。
思及这人是来夺章怀春腹中孩子的,她大步上前,一掌钳住这人的肩,冷冷警告:“休要再打公主腹中孩子的主意!”
这寺人是从她手上吃过苦头的,眼下见了她,也知道服软示弱,一脸无可奈何地哭诉着:“奴婢何尝愿让公主与她的孩子骨肉分离?但奴婢也是奉命行事,若是空手而回,天家必定要怪罪,奴婢的命便休矣!奴婢真的是迫不得已呀!”
明铃不为所动,只道:“不许再往这头来!”说罢,便欲将人提溜出这座院子。
然而,这儿的动静终究是惊扰了屋里的章怀春,明铃尚未踏出两步,便听那屋里传出了一道声音。
“明铃,带他进来,我有话问他。”
屋内,章怀春已起身端坐在了床炕之上,面容在烛火映照之下半晦半明,让人难以窥见她的心思,竟有几分凛然威严之态。
那寺人瞥见她这般不辨喜怒的模样,“扑通”一下便跪倒在了地上,双眼只看着地上,战战兢兢地问:“公主……公主要问奴婢什么话?”
章怀春也不拐弯抹角,直言相问:“天家派你来带走这孩子,他的舅父可知晓此事?”
“奴婢不知……不知郑郎君是否知晓此事,奴婢只知……”寺人如实相告,“此事,天家是问过阎公的。天家正是因听了阎公的话,才……才派奴婢前来……”
章怀春许久都未曾说话,只是目光沉沉地盯着地上的寺人。
甭管郑纯知与不知,但这孩子若真被夺走了,便是他默许纵容了天家的行径。
他难辞其咎。
她也不会让出腹中的这个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