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副姿态,分明不是赴死,反倒像是就义。
对于一心求死却心怀大义的人,熹宁帝知晓要使其回心转意,须得拿住她的软肋,并以天下大局来说服她。
“虽说你罪无可赦,但你身上干系甚重,朕若处死了你,便失了你明家这支抵御匈奴的骁将悍兵,你那将将回归乌孙的表弟也不知会如何在乌孙昆莫跟前挑拨汉乌关系,那时候将会有更多无辜吏民丧命于兵戈战火里。”他郑重道,“四女公子乃将门之女,又曾是吴将军麾下的幕宾,胸有谋略,心怀大义,应能看清如今的局势。如此,你还想以死来谢罪么?”
这番话无疑戳进了明铃的心窝里,灵台瞬间清明,稍加思索,便能理清其中的利害关系。
熹宁帝见明铃的内心似已动摇,也不步步紧逼,笑道:“夜深了,四女公子好好歇一歇,也好好想一想朕的那番话。若是考虑好了,便让廷尉寺的人给朕传个话。”
***
熹宁甲子,神临人间。
前往雒阳的途中,看着那一处处被“神”造访过的郡县,萧期方知,洛水之滨,不过只是开始。
“宜阳公主的教徒已遍布中原了么?”章咏春看着眼前这处被一场大火烧得满室皆空的乡聚,满目悲凉,“竟连这样的乡野僻壤里也有她的教徒么?她究竟要做什么?”
萧期隐隐猜到了宜阳公主的野心,沉声道:“她创斗姆教,自称紫光夫人,尊斗姆元君[1]为教母,供奉元君九子,以‘万物皆刍狗’为教义。教内男女不分贵贱、不别尊卑,并耕而食,均富贵,求大同。我想,她要的便是天下大同,以自然无为之道治国治民。”又深深地叹息了一声,“只是,她的路走偏了。”
章咏春讶然道:“你不曾入她的教,竟知道得这般清楚?”
萧期笑道:“我虽不曾入教,但她的教众遍布十三州府,我出门遇上的十个人里头,便有泰半信奉她的斗姆教,稍加打听便知她这斗姆教究竟是做什么的。”
章咏春恍然大悟,故作不悦地道:“你又骗我!说好不再管宜阳公主的事,这大半年竟背着我在偷偷信她的教!”
“好英华,莫要冤枉好人!”萧期忙抱着她,依在她耳边道,“我不过闲来无事与那些信奉她的教徒说过几回话,何曾信了她?再说,这回上雒阳,还是你提出来的,可见你才是一直未曾放下宜阳公主和你那个阿弟的事。”
章咏春不欲同他争论,摸着他的手有些凉,又望见这乡野天色已暗,便道:“我们快些赶路吧,我不想再露宿荒郊野外了。”
***
再临故地,柴桑已似枯木生华,又是一派生机。昔日逃离柴桑又幸存的郑氏族人已纷纷归乡复业,郑家的那座宅子却已易了主,成了郑氏某位旁系族叔的产业。
郑纯将平夫人的棺木送回来后,郑家的这位族叔本想将他一行人拒之门外,但见了侯府派来的那些护卫,也只得将平夫人的棺柩请进了郑家,举全家之力为平夫人办了葬礼。
这族叔唯恐郑纯与郑甲会夺走这宅子,待操办完了平夫人的后事,便将郑纯单独叫到了祖宗牌位前说话。
“且不说你已被你嫡母逐出了郑家,单说你不经族人同意便赘了别家,便是背了祖宗、违了祖训,再算不得是郑家的子孙了。”郑家族叔一改前些日子的和善客气,看郑纯的目光好似在看什么脏东西似的,极其鄙夷不屑,冷冷道,“你能送你嫡母归乡安葬,已算是尽了孝心,也无需为她服衰居丧了,还是早些回你妻家侍奉你舅姑与你自己的阿母吧。”
自入赘侯府那日起,郑纯早便料到郑氏族人会因此瞧不起他,此刻听了这番冷嘲热讽之语,他的心仍是被狠狠地刺痛了。
而这位族叔更是绝口不提归还宅子与郑甲的事,他便直言提了出来:“阏逢终归是郑家子孙,她总有资格为她大母守孝。这一年里,还望阿叔妥善照顾。一年后,我会来接走她。”
郑家族叔巴不得他将那小丫头片子接走,但却不想轻易松口,欲要讨价还价:“她是郑家女儿,岂能随你离开?你若定要带她走,那便不要再送回来,她从此与豫章郑氏便不相干了,这宅子她也甭想再要回去了!你若依我,这一年里,我定不会亏待她!”
郑纯怔愣不已,良久方道:“她并未做错什么,阿叔是要将她逐出郑家不成?”
郑家族叔看着他意味深长地笑道:“郑家寒微,哪个男儿肯屈尊受辱来入赘?既不能为她招婿延嗣,那便只能将她嫁入别家。既入了别家,那便是别家的人了。女儿啊,终究算不得是家族里的人。这出赘的儿子,更算不得是家族里的人了。”
郑纯从未觉得郑氏族人的嘴脸如此丑陋可恨过,但这又何尝不是世人的嘴脸?
女子就该出嫁从夫,男子也应守家传嗣。
可是,这世道不该如此。
郑纯只觉胸中似有一团火在烧,让他想要极力打破世俗的偏见。
然而,他终究压下了心中的这团火,只道:“阿叔既不当阏逢是郑家子孙,我也不敢再麻烦阿叔来照看阏逢了。至于这宅子,本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留给阿兄的产业,如今也该由阏逢继承。但阿叔一家既已住进来了,她也不好将阿叔一家请出去,只能请阿叔去官寺立份契书,待银货两讫,这宅子也算是过户到阿叔名下了。”
“你——”郑家族叔恼羞成怒道,“这是郑家家事,何时轮得到你来插手?郑甲也不是你能随便带走的!”
“我愿意跟阿叔走!”郑甲不知何时亦来了祠堂外,步伐从容坚定地行至郑纯身边,目光沉沉地看着气得满面通红的郑家族叔,“将这宅子过户后,我会自立门户,豫章郑氏便由叔祖来承继了。”
郑家族叔本还想着利用这孙辈赚些好处,不承想还要倒赔一笔银钱,颇有些蛮横无理地道:“你一家当日既弃了这座宅子,这宅子便成了无主的,我如今住进来了,那便是我的了!你要过户便过户,我却是没银钱来偿你!你若是胆敢将我一家赶出这宅子,我便可以‘不孝’之名状告你,你仔细掂量掂量!”
郑甲毕竟年幼,被这一个“不孝”之名扣了下来,顿时失了主意,不由看向了郑纯:“阿叔,不如……算了吧?”
面对这族叔泼皮无赖般的行径,郑纯本不屑与其纠缠较真。然而,事关郑甲,他总得为她多争取些能拿到手的东西。
“阿叔莫要胡搅蛮缠,这事真要闹到官寺里,是你老理亏。”郑纯温声和气地提议道,“你老若不想搬出这宅子,又无银钱买下这宅子,那便寻个质人[2],让他作证,为你老与阏逢立份房屋的契约文书,与你老五年期限,只要你老能在五年之内凑齐买下这宅子的银钱,这宅子便是你老的了,阏逢不得再追回。”又问,“阿叔可愿立下契书?”
想到这背祖忘宗之人背后有一个侯府做靠山,这郑家族叔也不敢真与他撕破了脸,想着能拖一年是一年,也便点头同意了。
“立便立!”他咬牙切齿地道,“你两个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日后出了这个门,便不要再说是我豫章郑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