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袁许] 尘中雪 > 第43章 第 43 章

第43章 第 4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924年11月底,袁朗随段祺瑞乘专车从天津驶抵北京,辅佐段祺瑞举行了临时执政就职典礼,表示“誓当巩固共和,导扬民志,内谋更新,外崇国信”。

而次年春天,从江宁内学院派出的首批参与交流的僧俗弟子,含许三多在内共9人,也顺利抵达了武昌佛学院。

武昌佛学院由太虚大师于1922年创办,坐落于武昌通湘门外千家街,原为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族叔之空宅,后为成立佛学院而扩大规模改建。黎元洪曾亲自督建工程,将武昌佛学院建得极为美观,大门高谢堂皇,屋中更有林沼花圃。

在建成后,由太虚大师任院长,梁。启。超任董事长,成为一所完全用现代方式进行教育的佛教高等学府。

许三多和师兄们初入武昌佛学院,也不禁为这所佛教界“黄埔”学院的恢宏所震撼:学院依山傍水,大门高耸,雕梁画栋,尽显庄严。内院门楣之上,题着“人间佛教”四个苍遒有力的大字,仿佛步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净世界。

欢迎仪式在学院主讲堂举行,这里宽敞明亮,古朴不失雅致。许三多一行,和武昌佛学院本有的弟子们,一起坐在台下。太虚大师则端坐于讲坛之上,他面容慈祥,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迷茫。

随着仪式主持人的介绍,太虚大师缓缓起身,双手合十,向在场的每一个人致以诚挚问候:“各位远道而来的同修,以及本院的师生们,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是为了共同探索佛法的真谛,传承‘人间佛教’的精神。我希望你们能在这里,不仅学到佛法的理论知识,更能将其融入生活。”

太虚大师曾与孙。中。山会面,表达佛教改革的构想,提出举办新式教育,即以与生活相结合的“人间佛教”,社会各界为之瞩目。

“佛法流行于世间,以众生世界为依止。既然当今中国政教在随时代变迁,佛教亦应随之而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太虚大师声音温和有力,“最近二三十年来,时局与人心动荡,民间将儒释道三教混合于鬼神迷信,却不知用于人之品德与修养。”

许三多在台下听了,深有同感:他十四岁到了上海云沙寺,来寺里探讨真理者甚少,几乎都是来要求僧人做延生、度亡、消灾、培福等法事的。没有机会接触佛学教育的民众,在他们心中佛、菩萨与鬼神亦无什么差别。

“佛法虽普为一切有情众生,但为适应现代文化故,当以求人类生存发展为中心,以大悲大智施设契合时机之佛学,洗除一切天教、鬼神等迷信,依现代的人生化、群众化、科学化为基础,建设趋向于圆满的大乘佛学。”太虚大师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位弟子,“所以,我们武昌佛学院,志在培养能够涤除旧染、堪法新光的佛学人才。”

“——以增进人类之道德,建设当今人间之安乐世界。使人人有担当,人人有智慧,共行利国利人之事,则名行菩萨道也。”

第一次听到建设人间佛教的概念,太虚大师的话在许三多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佛法不仅是经卷上的文字,佛弟子也不能仅关注出世的修行,更要关注入世的实践,以身作则,去利益这个世间、利益一切苦难中的百姓。

时代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心。只有人心才能推动这个世界的改变。佛教不是脱离世俗,而是落实于这个人间的佛教。

许三多开始在武昌佛学院学习,这里对弟子的要求更为严格。一天有六个钟头讲经,还有两三个钟头进行自习。课程设置亦非常丰富,包括佛学、文史、哲学、生物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内容?。佛学课程涵盖了天台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等八大宗派。教学方法上,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员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严格的长期训练,以培养高尚的德行和学识。

生活更加忙碌,许三多却觉得充实,他相信袁朗一定也正专注于他的领域,二人虽道路不同,但追寻理想之心,必将于未来相会。

……

春夏交接之际,面对压迫和剥削,上海日资纱厂四万多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大。罢。工,此次运动的主体虽然不在武昌,但其影响波及全国,鼓舞了包括武昌在内的各地工人的斗争士气。

武昌的共。产。党人也开始积极组织和宣传工人运动,试图通过罢。工、示。威等活动来争取工人的权益和推动社会的进步。然而,这一运动遭到了当地势力的强烈阻挠。

此时盘踞于武昌的军阀势力,正是直系吴佩孚一派。在第二次直奉之战后,吴佩孚兵败南下,逐渐控制了湖北地区。战中惨败,直系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对于各处集会的工人运动采用了暴。力。镇。压的方式。

武昌佛学院内,许三多望着大门外,心中忧愁……这几日都能听到大街上警笛声、枪声不绝于耳,伴随着阵阵呼喊与哭泣,人心惶惶。

有备受各方敬重的太虚大师作为院长,那些抓捕的军阀士兵、警察不敢轻易擅闯佛学院,前提是佛学院勿插手这些政。治。斗。争。佛学院原是一片清净之地,但如今这乱世,众生都在困厄中,独善其身又岂能获得真正的安宁?许三多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希望这世间的苦难能够早日过去。

门外,一队军阀士兵正气势汹汹地走过,他们目露凶光,显然是在搜寻着什么,此时朝着佛学院扫视过了,正巧与许三多的目光对上,狠狠一瞪:“看什么看!”

许三多心中一紧,只盼着那些被追捕的工人千万不要落在他们手上。

那一队士兵刚走远,忽听佛学院后面院墙处传来一阵骚动。许三多连忙赶过去,不再于大门处停留。

“听说护院的武僧逮到两个翻墙进来的怪人。”小师弟边跑边跟大家唧唧喳喳地说。

“——这、这位师父!听我解释啊!这是误会,我们真、真不是坏人!”

“都是你出的馊主意!我就说,别来打扰佛门清净地吧!”

两道熟悉的声音传来,许三多一愣,赶紧扒开围观的人群挤进去——

“成才?高大哥!”许三多又惊又喜。

那地上灰头土脸坐着的,正是成才和高城,他们看见许三多也是一脸震惊:“三多?!你不是在江宁么?怎么来武昌了!”

“你们认识?”武僧收了长棍。

许三多赶紧双手合十,向武僧师长说明情况,担保二人不是坏人。

“各位师父慈悲啊!”成才趁势表清白,“我们是参与工人运动的,这几天那些狗。日。的军阀兵追着我们跑,今日实在是情况万分危急,我们不得已才翻墙进来避祸,绝不是对佛门净地不敬!”

高城也起身,站直了,学着双手合掌,向众人不卑不亢道:“我们是在恽代英先生领导下,在武昌开展工人运动的共。产。党。员。”为了获得信任,已无需再藏起这身份,高城也愿意相信佛门慈悲,定然不会出卖他们,“我们深知佛门是清清静静的地方,绝不敢在此闹事,只希望师父们能允许我们在这儿避避祸,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

——恽代英先生出生于湖北武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在湖北一代民间颇为有名,曾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

武僧和在场管事的师父们听后,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必须请示院长太虚大师。于是,其中一人快步走向太虚大师禅房去禀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