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如此低,你们却依然对这种辍学成功的可能性深信不疑,是因为这些人刷脸了,这些人经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不断刷脸强化了,导致你的统计出现了错觉,误以为很容易,实际概率还是极低的。”
“噢,其中还有几个从名校半路辍学的是不?同学们,有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有没有上名校的能力和有能力上名校而不去,两者存在天壤之别,人是无法驾驭能力边界以外的事物的,假装厉害的人,到某一个低潮来临时一定会被打翻。所以你们不要有侥幸心理。”
“顺便谈谈强化理论,人对环境存在条件反射,当采取一种行为能得到奖励你会不断加强这个行为,一种行为会得到惩罚那你会很少重复这个行为,直到退化消失。”
“包括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迷信、赌博和游戏,首先星座啊玄学啊,迷信行为发生了非关联性强化,就是这种心理强化结果其实跟特定行为并不相关,但你们相信两者存在因果关系,比如掐指一算后会遇上贵人,果然第一天遇上某个人后发奖金了,第二天遇上他又捡到钱,于是你会觉得这个人就是命中人,实际上,两者没有关系,一天发生那么多事你只记住这件,甚至第三天、第四天失灵,中途偶有失效,但因为这种强化快感断断续续没有消失,你就会一直坚信这种迷信行为和结果,分辨不出什么是与你无关的。”
“赌博也是一样,为什么赌徒有成瘾性,是因为中途只要有赢的结果,他的行为就会被强化,所以古时候赌场要断手指戒赌,就是想通过疼痛惩罚弱化这种行为,我们为什么说十赌九输,从概率学解释,每次赌赢概率0.5,但两个人对赌最终结果就是要一个人赢一个人输,最接近‘零和博弈’,也可以说‘存量博弈’,如果一直赌下去,最终赢的人一定是拥有资金最多的,所以赌徒不收手的话,输给赌场老板只是时间问题。”
“再说游戏也一样,你再菜你也会有赢一盘的机会,抽装备也会有中一次SSR的机会,这些掉落的运气就是强化,让你对结果有期待,从而持续玩下去。”
时席玉拿起讲台上的一沓纸,随意翻了翻,眼神微眯,“所以你们要提防负强化,就是导致不好结果的强化,比如少玩点手机,网络不断强化算法抓取你们注意力行为也会上瘾,同时信息过载会加重脑负荷,网络言论随波逐流,看起来了解很多,实则毫无用处,还会因为一下子知道太多迈不出脚步。
过马路扶不扶老人的问题,同学们这是少数事件还是多数事件?少数对吧,那为什么大家反而倾向鼓动少数而不是支持多数的概率,除了前面说的因为曝光率高,还有正负强化,帮助人不一定得到回报这是正强化,不帮助人可以避免损失这是负强化,然后群体效应驱动了负强化,大家都不做就没人谴责道德。”
“网上很多信息是少数被精心挑选出来的个体经历,将少数人的事物推断为适合所有人,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看见老人摔倒,应该去帮助,同学们记得,善的选择应该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再补充回答,同学说的智能辅助,一是如果一个人教育认知水平不够高它驾驭不了机器,比如一个赌徒在赌场时,机器管家对他说’主人,再赌就破产了’,赌徒会听劝吗,即使机器是对的,他应该也会拆了那个机器。二是如果过度依赖智能,身体机能就会退化,这种状态就很像老人,什么都不用自己做,人一旦失去掌控是燥郁的,就会变得脾气古怪。”
时席玉接着将手中的纸张分发下去,笑道“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能力吗,正好今天老师对大家之前考试的各科成绩做了统计分析,标红那栏就是你们真正水平。“
陆斯南拿着自己的那张成绩单左瞅瞅右瞧瞧,舔了舔嘴唇从书桌底下掏出一个计算器,滴滴按了起来,谢少宁笑着抢过他的单子,“就这零星的分数还用计算器,完了你,这个分要没学上了。”陆斯南扯过他的成绩单,“彼此彼此”,又纳闷道“为什么感觉比平时分低好多。”
讲台上的时席玉拿起水杯喝了几口,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说道,“你们平时看比赛,为什么评分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
一个同学回答“为了防止不公平。”
时席玉解释道“我们常用平均数作为衡量标准,这其实是很简单粗暴的做法,极端数值太异常就会影响判断,比如10个成绩,2个105分、6个130分、2个135分,按平均值就是125分,而他的真实水平实际更应该接近频率更多的130分。”
“老师发的这个成绩单,是筛选极值后的算法,你们之后的每次考试成绩,要按发这个红线分数的基础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