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父高母挤在跟前,扒着眼找自家儿子,却始终不得,高母不免急了,扭头朝高辽嚷嚷:“辽儿!这这么回事啊!你名呢!”
经过高母这么一嚷,众人也都注意到高辽了,那些平日就猜测高辽会不会中举的秀才也忍不住搜罗。
“是啊,高辽,你这怎么没上榜啊?”
其中一个秀才阴阳怪气道:“那就是没中举呗,贫民出身还想中举,哼。”
高辽没中举。
高母不由大惊失色,她一直认为自家儿子是十分优秀,将来必然是宰相首辅根苗,可是如今连个举子都不是,这,这......
高父也叹了口气,仿若苍老些许,拉着高母劝道:“行了,还有机会呢。”
“有什么机会,就有机会,这几年为了让他参加秋闱,我们可是省吃俭用啊,结果你没中举,你个没不争气的!”高母疾声厉色,心痛般垂着胸口,满是恨铁不成钢之色。
一旁相熟的学子也隐隐几分幸灾乐祸,他们一向看不上高辽,这下又没中举,看他日后还怎么神气。
郑元春不禁遗憾,开口劝慰:“不要灰心,三年后再考就是,依高兄之能,早晚会中举。”
高辽心中也有些难受,他清楚这三年爹娘对他寄予厚望,何况还有九娘曾也贴补他去贡院的花销,如今没有中举,他又如何对得起他们,又怎么对得起书院先生对他的看重。
程九娘握住高辽的手,无声给他安慰和支持。
“高辽!高辽!哪个是高辽!”
衙门口不远处,一名衙役突然喊他,惊得众人望过去。
“在下正是。”高辽拨开人群,回应。
衙役侧身抬手,道:“县令请您进去。”
高辽面露讶异,心中奇怪,却也连忙应下:“是,我马上来。”
程九娘安抚道:“莫要担心,听衙役对你如此恭敬,想必是好事。”
高辽点头,拍了拍程九娘的手,抬脚跟着衙役进去。
高父高母面露担忧,生怕有点什么事,但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随九娘等在外面。
一众上榜学子相互道贺之后,渐渐散开,唯独只剩九娘和高父高母三人等在外面。
进门去的高辽拜见县令时,却被他连忙扶了起来,面色满是喜色,对他态度也十分客气。
“县令,可是有事找高某?”
县令喜笑颜开,命师爷将帖子拿来递给高辽。
高辽接过后仔细查看,才发觉,竟然一纸委任书,上面赫然是朝廷下发贺江县令委任,被委任的人就是他自己。
他被委任成为贺江县令?!
高辽眼中闪过震惊,仿若被天上馅饼击中一般,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颤声问:“这,这......是怎么回事?”
县令笑道:“莫要太过震惊,这里还有京城吏部尚书黄志远给你的一封信,看完你就明白了。”
高辽小心拆开信,仔细阅读后才恍然,原是他已然中举,却被有心人调换,正巧吏部尚书识破也对他的答卷十分满意,原本想给他应得的举人,但里吏部尚书深谙官场之道,若是之后再进行会试又被人算计,因此他上报朝廷,又自行举荐,希望可以直接让高辽做个官吏。
正巧贺江县令要调任,朝廷又因为是吏部尚书举荐,便让高辽补了贺江县令的空缺。
高辽看完后,不由对这位黄大人心生感激,又对他举荐之恩难以言表,只好沉声拜谢县令:“高辽知晓,高辽尚无缘见到黄大人,只希望县令日后若能见到,替高辽能言表答谢之意,日后若高辽有望见到黄大人,必然要登门拜谢。”
县令笑着应下,他也没想到高辽竟然会得了黄大人看重,不过既然被看重了,这点小事他还是能帮忙的。
“那就好生准备,三日后便可上任,我也要三日后辞行赴任永州,你可要好生为官,多学学为官之道。”
高辽拜谢,手中紧紧攥着委任册,难掩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