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桃溪浅处不胜舟 > 第35章 第 35 章

第35章 第 3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六枢道的白河茶庄,历来是高门贵族雅集之地。其中主楼,高四十五尺,是除角楼和城门外最高的建筑,由广帝下旨勑造,楼阁制式与今朝略有不同。

茶庄的代理管事老爷,手上拨着算盘珠子,心思却不在手上。

他抬手招来路过的学徒,低声吩咐:“去看看,楼上那位爷究竟搞什么名堂?换了三次座,茶不喝,点心不吃,还抱着把剑,往那一杵,将贵客都吓跑了!这,莫不是对咱们有意见?”说罢,又特意叮嘱:“机灵着些,可别惊扰了贵客!”

扬灵应了一声,放下铺满茶包的青萝筐,步子轻快地上楼去。

上到五层,刚站稳脚跟,就瞧见管事老爷口中的“那位爷”,又从北边换回了南窗。

楼悠舟半明半暗地倚在窗边,望着楼下。

白河茶庄两条街外,行人因禁军经过纷纷避让,偶尔有人交头接耳或回头张望。

楼悠舟一路跟随禁军,发觉杜回今日巡查的范围就在城东一片,为了践行“在远处观望”的承诺,适才登上能将城东尽收眼底的白河楼。

他似是察觉到有人靠近,迅速掠起一道目光,又很快瞥了回去。

就这一眼,扬灵瞬间认出了对方。

昔日碧江水边,公子唤她一声“小娘子”,问“何以渡湖”,以及那一罐被自己藏在枕下舍不得用的冻疮药……只是这位公子,似乎是认不得自己了。

扬灵欲说还休,终是咬唇不语。

她捏了捏手指,在心里默念管事老爷的叮嘱,而后上前,动作轻柔地将放凉的茶水倒掉,拿起茶具,重新沏茶。茶叶在沸水中翻滚、舒展,一股清新的茶香随之飘散开来。

扬灵一边控制着手上动作,一边生涩地介绍:“公子,这壶茶泡的是吴县的明前茶,芽叶细嫩,冲泡后汤色嫩绿明亮,鲜爽回甘……”

楼悠舟的注意全在窗外,听这位小娘子声音忽地停了,反倒偏过脸来,见对方正小心翼翼地觑着自己。

楼世子不甚在意地回想,她好像让自己品茶来着?遂迅速端起温热的茶水,一饮而尽,唇角略微牵起道:“不错。”

扬灵簌簌垂下眼眸,不久后抬头,循着公子的目光往窗外探身望去。

京都城内冬日普照,与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

扬灵又回过头,紧紧盯着楼悠舟浅淡的眼眸,心想:“不过才两个多月而已。”

扬灵的爹是碧河水岸著名的泼皮无赖,成日混吃等死不说,还有赌|博的嗜好,隔三岔五便有上门打砸的赌坊力士,邻里人家唯恐避之不及,每次看见扬灵一个小丫头,忙前忙后替她爹收拾烂摊子,都要啧声一阵:“这小姑娘太可怜,偏就摊上了这么个爹!”

就在一个月前,这爹酒后失足,摔死在河边乱石上。但是这个无赖生前还欠着赌坊四两白银,等赌坊的“柜主”带着“筋头”闻讯赶来,只剩下了这孩子,浑身上下脏兮兮的,默不作声窝在角落里,目之所及,家徒四壁。扬灵对他们说:“不如把我卖了,给你们赎银子。”

冬日里衣服厚重,扬灵身子又单薄,柜主老眼昏花,将她错认成了男孩。适逢白河茶庄缺少洒扫差役,便将她卖了去。茶道师傅见扬灵手活还算精巧,破格收她做学徒,这两天方才上手。

扬灵回忆着这些,觉着:所谓命数,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这就是师傅所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罢?那么在她的命数里,眼前这位公子便算是“无心插柳”之人。师傅又说:“感激之情应常有。”扬灵自知自己是微末之人,于对方而言无足挂齿,但是记不记毕竟在对方,说不说在自己。

扬灵在心底措辞再三,话刚到嘴边,楼悠舟却又跑了。

这次换到靠东南角的窗沿。

坐在那处屏风后的客人忽而被吓了一跳,神色愠怒。可看清是楼世子的脸,又确认了他腰带上系的玉佩后,神色瞬间大变,赶忙起身谄媚问候,却被楼悠舟挥挥手打发走了。

扬灵垂头盯着那块在阳光下格外通透的青玉玉佩,有些出神,攸然世子殿下招手问:“两条街外是什么地方?”

扬灵眨了两下眼睛,确认公子就是在问他,适才磕磕绊绊回答:“那那那是,兴元坊。”

“做什么的?”

“应,应是贩售,灯灯芯烛蜡的。”

扬灵悄悄抬手,飞速摸了摸发烫的脸颊,全然已将管事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

楼悠舟听后便不再言语,只是眉头一点一点蹙起。

禁军一路搜查,并未发现什么歹人,楼悠舟却愈发觉得不对劲,可又说不出到底哪里怪异,这种感觉让他心里很不踏实。

回去的路上,楼悠舟随手买了一串糖葫芦。

没走几步,就瞧见同路的孩子眼巴巴地盯着,眼神里满是渴望。他一时心软,便把糖葫芦分给了街边的孩童。

分完后,他又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李文怀。

上次分别后,李府大乱,自己还匆忙回家收拾行李,都没顾得上他。如今过了一天,也该尽尽朋友的情谊了。

乐康公主一死,尸首经大理寺查验后送回,喜事未成,丧事又至,实在令人唏嘘。

李府的吊唁还未结束,楼悠舟虽与晏缙良没什么交情,但觉得自己也该去拜拜。

大堂里只有寥寥几个仆役,接待楼悠舟的是李文怀的发妻卫蕖。

楼悠舟照例寒暄:“李大哥如何了?”

“大夫看过,说身上的伤并无大碍。”卫蕖回答干脆,“世子是来找李文怀的?他在里屋。”

竟是直呼李文怀的名姓。

楼悠舟心想,这位能称呼自己一声“世子”,已经算是客气了。

他轻车熟路,自然不用人领着走,径直推门进了侧院书房。

李文怀正躺在榻上,听到开门声,也不抬头,哼唧着吩咐:“快给我倒杯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