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桃溪浅处不胜舟 > 第4章 第 4 章

第4章 第 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晏临溪一时不知该做什么表情,可能看起来有些呆愣。

半晌,他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走了。”

此战豪迈,不留余地,以至于第二天两人都未能准时醒来。

晏临溪的屋子不许侍从进入,侍女只能站在门边干着急。

楼悠舟打着呵欠穿戴整齐后前往隔壁,一脚将房门踹开,掠到晏临溪床边,拽着他的领口便将人硬生生拖了起来。

两人匆匆忙忙前去请安,回来之后便约定暂时“止戈”,改日再比试。

祭扫之日,皇宫中一片肃穆,因为要出城,仪仗队早早候在宫门,严阵以待。

整支队伍浩浩汤汤,最前面的是侍卫军,其后是仪仗队,高举着旗帜和华盖,再之后是帝后的辇驾,嫔妃和皇子们的车辇或是马匹紧坠其后,队伍后方是搬运祭品的侍从和侍卫队,皇城禁卫披坚执锐,护在整个队伍的两侧。

晏临溪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定,为他准备的是一匹棕色母马,温顺地被马吏牵着,晏临溪伸手抚摸它颈处光滑的皮毛。

感觉后方有人碰了他一下,晏临溪回过头,见到一张熟面孔。

“五哥。”晏临溪唤他。

来人是晏思泽,张太仪所出,张氏母家乃是江南转运使,掌管江南一带运往京都的钱粮。

同他寒暄过后,晏思泽嘴角上扬,凑近了晏临溪压低声音说:“昨日钻燧改火,你猜父皇最后将新火赐给了谁?”

历来新火会赐予侯门近亲或是肱骨大臣,如皇后之兄曹国公,如楼悠舟的父亲南业侯,如当朝宰辅柳江,如知枢密院事李兰英,都曾获此殊荣。

晏思泽既然这样提问,那必然是有不寻常之人。

要么是当朝初露苗头的新贵,要么便是曾经有罪复又升调的老臣。

凭借着此番推理,以及上一世微末的记忆,当然,占主功的还是那点微末的记忆,晏临溪猜测,晏思泽想说的人应当是……

“薛贯裴!”晏思泽自顾自地说出这个名字,还四下张望一阵,结果对上了站在不远处一脸揶揄的楼悠舟,他尴尬一瞬,匆忙点头问候过,拉着晏临溪继续说话:“没想到吧?他竟也在列!”

晏临溪缓缓点头。

薛贯裴此人,他还有些印象。

上一世他登帝后阅览前朝典史得知,薛贯裴是“宝庆革新”中的核心成员,官职最大做到给事中,担任判门下省事。可以说,当年他离“宰执”之位仅一步之遥,要是革新成功,此位非他莫属。

可惜“宝庆革新”以失败告终,皇上遂改年号为“宝庚”。先前所有参与“宝庆革新”的官员,或被降职,或被处刑。思量到薛贯裴从前的功绩,皇上免了他的牢狱之灾,将他贬出京都,去浦陵做小小刺史。

革新嘛,在历朝历代都是常有的事,哪个皇帝登上帝位后不多少进行些改革呢?

晏临溪登基时也干过,但从来都是轻微调整,而“宝庆革新”的规模则要大得多,大到当时朝中声伐革新的臣子不在少数,每隔几日皇上就会收到一份联合上书,要求罢免薛贯裴等人的奏折纷至沓来。

典史上是这么记载的:“朝上,奏牍盈积,皆言一事,群臣之论,可见一斑。”

前世薛贯裴东山再起、重回京都后,好像是成为了太子宾客,但在讨伐太子同党的名单里,并没有他的名字。

这个人就像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了一样,再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录。

晏临溪凝眉暗忖:“如果‘刺杀’一事与太子党有关,那么薛贯裴实在可疑……”

“皇上、皇后娘娘驾到——”内侍的声音回荡在宫墙两侧,晏思泽赶忙窜回自己的站位。

众人跪拜,山呼万岁。

皇上身着玄色衮服,上绣十二章纹,服冕冠。皇后身穿深青色袆衣,衣身绣有排列整齐的五彩翟纹,服九龙四凤凰冠。

皇上宣:“平身。”

晏思泽悄声对晏临溪说:“这我也不会骑,我去后面乘辇轿。”

晏临溪暂且告别他,正要上马,转过身,看见斜后方的楼悠舟不作犹豫,飞身上马,潇洒利落,身姿挺拔,还朝他得意地勾了勾唇。

晏临溪见状,不由翻了个白眼,心中暗自嘀咕:“这‘戈’止得不够彻底,这才过去多久?年轻人的心气就是旺盛呐!”

不多时,内侍高声喊道:“巳正——整饬——”宫墙高垒上的兽皮鼓被敲响,鼓声阵阵。

车驾人马沿着规划路线有序前进,所经之处,官兵跪拜、百姓垂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