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冬季,庐州城内却是一派春景,城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细雨朦胧中望着城内的亭台楼阁,就如同是置身一副水墨春景中,小桥流水养出的人也有着如细雨般的柔情,往来商客无不是被这传闻中的美人美景吸引而来。
只是城内虽四季如春,却总是多雨,上一秒还天朗气清,下一秒就是倾盆大雨,一名穿着青色衣衫的年轻人从门外走进来,身上的衣裳虽没湿透,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店里的小二极有眼力见的拿着毛巾来帮他擦雨水,天气如此不稳定,随身携带雨伞也极为不方便,因此每到下雨时,路上的人便会挑一家最近的店铺躲雨。
所以即使是平日里生意不好的商铺,每到此时,生意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气色,再差也不会关门大吉。
“顾半仙,您可算来了,东家已经念叨您好些天了。”
有听见店小二声音的客人回头来看,庐州城的本地人都知晓在城北有一处特殊的地方,名为“聚缘阁”,聚缘阁的阁主是位精通算命、风水、捉妖、驱邪的奇人,之所以叫聚缘阁,原因有三。
其一是这聚缘阁的阁主从不主动宣传,有无客人全靠缘分,其二是金额随缘,阁主提出一个价格,能接受就做事,不能接受者自离,其三是这聚缘阁往往十天里有六七天闭门找不到人,这个时候就得来者在城中自寻,能否找到阁主全看缘分。
只是这位传说中的阁主,亲眼一见却让人有些失望,只见此人大约二十五六,长相端正清秀,但脸色苍白无血色,乌发中夹杂着白发,看着就是一副短命相,实在不像是什么高人。
那人只是看了顾寻风几眼,便继续看台上的说书人,好像那年近半百的说书人都比那位阁主好看。
顾寻风自然能感觉到旁人打量的视线,但也并不在意,落座后点了杯茶,店小二也没收他的茶钱,原因也很简单,是因他曾在机缘巧合之下,帮了这茶馆的东家和他的的儿子。
从那之后,这茶馆不仅不再收他的茶钱,东家看他的聚缘阁没什么名气,还连夜让说书人编写了好几个以他为主角的故事,有外来的客人感兴趣,还会免钱送他的话本,持续了四个多月。
效果也是极好,一时间聚缘阁名声大噪,来的人都要把门槛踩断了,不得已他那段时间只能弃阁而逃,没成想不仅没躲开人,还起了反效果,那些寻他的人满城的搜罗他的行踪,就像在抓捕逃犯一样。
虽赚了不少钱,但命也快要没了,每日都是连轴转,白日里这家忙完了,晚上还得赶去那家看,一天睡不满一个时辰,累的他总觉得下一刻就该断气,以至于他还抽出空在一家棺材铺里订了一口棺材,虽说棺材最后是没用上,但现在每每想起还是心有余悸。
顾寻风抹了把额头上的雨水问:“你们东家现在可好?”
“好着呢!这不,又让李先生写了两本您的故事,过几日正准备讲呢。”
顾寻风热茶刚入口便喷了出来,正要说些婉拒的话让小二传达,门口那又新进来了几个淋湿了的客人。
现下外头的雨比顾寻风来时更大,这后来的人都成了落汤鸡,小二见来了人,也顾不上顾寻风,连忙拿了几条干净的毛巾过去招待。
顾寻风见状只能暂时作罢,想着之后小二闲下来了,他去问问东家在哪,让小二转达不如他亲自去说。
就这样想着,顾寻风也静了下来,去听着台上说书人今日的故事,说书人说的正起劲,但顾寻风越听越觉得耳熟,多听片刻便听出来了,这又是在讲五十多年前那位修仙界修得长生术的剑修,还得了一句“剑仙”的称呼。
这次讲的是故事的后半阙,说的是剑仙以一己之力将横行在世间的魔物尽数斩杀,并与大魔头生死决战的故事,说书人手拍惊堂木,讲到关键处是眉飞色舞、唾沫横飞:“只见剑仙以雷电做引,所行处惊雷炸裂,好不精彩!刹那间便斗出千里之外,一时间黑云压顶、狂风大作!”
“战至中场,剑仙手中宝剑如同流星般,化作一道白光坠入凡尘!那魔头暂居上风,好不得意,正欲夺剑仙性命之时,只见剑仙凝气化剑,一剑劈下,剑气带着不可阻挡之势横扫千里,将魔头击退!”
“那剑气气势磅礴,只一下便击碎了原在庐州城位置的高山,诸位可知,正是因剑仙一剑才有了今日的庐州城!”
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但那说书人却说不腻,反而越说越起劲,说着庐州城正是因那一剑,有了仙气保佑,才能造成如今奇景,这话若是旁人说了只当是吹牛,但现在庐州城外大雪纷飞,城内却一派春景,世上再无第二个地界能有这样的景色,让人不得不信服。
看周围的外乡人听得一愣一愣的,顾寻风摇了摇头,这改编就改编,但是这编的也太夸张了些,什么刹那间千里之外,一剑击碎高山的,夸张,实在是太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