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卢管家愿意,那我们便试一试,我们先拟个折子,最后还是要皇上定夺。”
两人这边刚商量完,阿绿就端着糕点过来了“夫人,吃东西啦,今日厨房做了新的样式,您快尝尝。”
她说着将糕饼递过去,又掏出一封书信“方才有人送来一封信,说是一定要亲自交给夫人。”
“书信?有说是谁寄过来的吗?”徐逢缘接过去,看了一眼信上的字迹,面露喜色“是师父。”
信的内容不长,只有廖廖几行,徐逢缘的神情也由惊喜转而眉头紧锁,她收好信,起身进了屋“阿绿,帮我准备一下,我要进一趟宫。”
此时宫中也收到了最新的军情,白耀撑着额头,听着信中的内容,怒火已经快要压不住了。
“谁给朕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浮光城是重镇,失守?到底是如何失守的?要钱给钱,要兵派兵,为何还会失守。”
众人都不敢开口,闻人铖看了一眼身边的人,开口道“皇上息怒,萧将军收到信息已经连夜赶去了浮光城,相信会有好消息传来。”
“他何时出发的?”
“昨日”。
“有几成把握。”
闻人铖顿了顿“萧将军信中说,不收复浮光城,誓不回来。”
这一说,众大臣头垂的更低。
“怎么,都羞愧了。你们一个个在这里好端端地站着,萧将军此刻在外厮杀,还有天牢中那两位大人,仗着自己是老臣,有过功绩,妄议朝政,钦天监近日夜观天象,也说了,有灾星挡道,才惹得大兴有此劫,朕觉得,是时候对上天有个交代了。”
众人听完心中一惊,皇上的意思,是要处置狱中两位大人。有人终于是忍不住开口了“皇上请三思。”
“三思?朕还要如何三思,朕的侄子在外抗敌保国,他们在朝中做什么,即便是关在狱中都还不思悔过,那份认罪书中,无一字是认他们自己的罪,全是对朕的指责,朕的天下,不需要这种人来辅佐。谁再求情,同罪。”
走出大殿,闻人铖长呼一口气,但依旧觉得胸中很闷,他庆幸今天徐逢缘没有来,担心她会为了保住两位大人,得罪皇上。
先前他还并未觉得朝中的路难走,不过是见风使陀,懂得审时度势就好了,可如今,他每走一步,都要想好往后十几步的路,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徐逢缘。可即便如此小心,他还是胆战心惊,皇上不再是以前的皇上。
“丞相大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倒是很少见。”肃王的声音传来,他回过神来,换上笑脸“王爷这是打算去哪里?”
肃王斜眼看着他,冷哼一声“本王去哪里需要跟你说?闻人铖,你在朝堂上出风头也出够了吧.”
“肃王误会了,我不过是尽到为身为臣子的责任罢了,哪里有出风头之说。”
“行了,你心里想的什么本王一清二楚,方才皇上说到宋大人的事,你为何又不显摆了,说到底,你闻人铖只顾着自己的荣华富贵,哪里会管其他人生死。也就是萧迟这个傻子会相信你,被人做了垫脚石都不知道。”
闻人铖微微变了脸色“宋大人的事情肃王还是不要轻易插手的好,眼下的情况,任何一个举动都会对他们不利。”
“你在教本王做事?”
闻人铖刚想解释什么,就看见徐逢缘从一旁走过来“王爷此言差矣,你是肃王,我夫君是丞相,怎敢教王爷做事,倒是王爷今日似乎心情不好,大庭广众之下训斥我夫君,这是大兴的礼仪吗?”
“徐大人真是伶牙俐齿,一口一个夫君叫的甚至顺口,看来你似乎对这个夫君很满意。我说过......”
没等他继续说下去,徐逢缘打断了“王爷不必多说了,所有的事情我都知道,王爷既然担心宋大人,该将心思放在这件事上,而不是去为难其他人。同朝为官,理应相互尊重,大兴礼仪册中可是有要求的,王爷可是想违背祖训。”
肃王似是冷笑了一下“好一个夫唱妇随,本王倒要看看,像他这种趋炎附势的人,能得到什么下场。”
徐逢缘还想说什么,被闻人铖轻轻拉住“罢了,随他去吧,被人说几句也不会如何。今日皇上召集几位大臣议事,正想着幸好你没来,为何你又来了?”
“师父来信,说他已经出发去浮光城帮助阿迟。”
闻人铖想了想“你担心皇上对此会多想。”
“对,师父带了一堆人马过去,都是以前的旧部,可他们和阿迟在一起,又都聚集在浮光城,恐皇上生疑。”
“你打算如何做?”
徐逢缘将手中的暖炉递给他,边走边说道“师父命人送信过来,也正是有此顾虑,也是为了让我想个法子。我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
“你想去浮光城?”
“不错。我是大兴史官,有我在的话,皇上便不会怀疑他们另有所图。”
闻人铖点点头“当务之急,也只有这样了,不过你一个人去浮光城我不放心,我陪你一同前去。”
“此行怕是只能我自己去,眼下城中发生这么多事,你必须在这里。”
“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我会安排其他人和你一起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