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启明长庚 > 第77章 邕城国丧

第77章 邕城国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到这里,苏北歌稍作停顿,目光深邃地望向梁骐。

他心领神会,接过话茬:“正因如此,北凌朝野上下,皆无迫切变革之心,平民如是,世族亦然。”

“小一,你之言,却是道出了北凌国情的实质。不知可有良策?”

苏北歌摇头苦笑:“我能洞察问题,却非治国之才,实难提出良策。”

梁骐闻言,笑容中带着几分深意:“如此说来,我北凌国更需广开才路,汇聚天下英才。”言罢,他引苏北歌至案边。

*

两人并肩而立,目光共同落在那墨迹未干的求贤令上。

窗外风雪渐息,一束月光恰好洒落,将求贤令上的字迹映照得格外清晰,尤其是那最后一段话:若有贤士能献奇策,强我北凌,不论其出身贵贱,皆以上宾礼待,如被采纳者,吾且尊官。

文字间,不仅流露出北凌国求贤若渴的迫切,更在于那份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气魄。苏北歌的手指轻轻摩挲过那卷求贤令,不由赞叹道:"写得真好。”

梁骐的目光穿透了案头的烛光,沉声道:“我北凌国,需的不仅是安于现状的平和,更是勇于破局的魄力。这求贤令,便是我欲破局之始。明日,我将亲自部署,将其散发至四海八荒,让天下英才知晓,我北凌国求贤之心,炽热如初阳。”

苏北歌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那笑容里藏着几分俏皮与怀念:“你这求贤令,倒是让我想起了故人。”

“是谁?”

苏北歌眸光微动,“他乃是昔日在丹邑结识的一位落魄士子,名曰吴荀。他胸怀抱负,矢志变法图强,那份执着与热情,至今仍令我难忘,与你这求贤令的诉求倒是不谋而合。只可惜,如今他已在南璃国当官,我记得好像是旻庄王当初是封他以内史之职。”

“你说的这位吴荀,我亦有所耳闻。”梁骐嘴角勾起一抹神秘莫测的笑意,“不过,他之仕途,早已非昔日可比。”

“哦?”

“此人,才情非凡,且行事果敢。自他担任内史以来,政绩斐然,不仅在国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更在外交上屡建奇功,声名远播。如今,他已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内史,而是被擢升为令尹,位高权重,一时无两。”

苏北歌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令尹?原来不是魏家人当着的吗?”

梁骐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对吴荀的赞赏:“小一,你那朋友吴荀,确是有真本领之人。旻庄王特地为他将令尹之位一分为二,设立左尹与右尹,以平衡新改革势力和旧世族势力。原来的魏昙瑞担任左尹之职,而吴荀,则被破格提拔为右尹,与魏家并驾齐驱。他上任之初,便以雷霆手段开启了变法之路。”

“他可是针对分配不均的问题下了重手?”

梁骐点头,“正是。吴荀大胆挑战了根深蒂固的世袭制度,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权贵势力、鼓励耕战的政策,一时间南璃国的普通百姓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积极性空前高涨,南璃国的实力也随之稳步提升。”

“不过,倒也是可惜了。”

“可惜什么?”苏北歌眼中闪过一抹好奇。

梁骐轻叹一口气,眼神中既有惋惜也有深思,“一是可惜他吴荀,已在南璃朝堂之上大展拳脚,否则我倒真想设法将他招至麾下,共谋北凌之未来。”言罢,他嘴角勾起一抹苦笑,似乎对那未能成行的设想感到遗憾。

“二是可惜我虽看好吴荀之才,却对旻庄王之决心抱有疑虑。改革之路荆棘密布,非有大智大勇不能成其事。我恐旻庄王难以持续那份魄力,让吴荀的宏图大业半途而废。”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抹狡黠,嘴角勾起一抹坏笑,望着苏北歌道:“三是可惜嘛……”故意拖长了声音,引得苏北歌一脸疑惑地凑近。

梁骐趁机轻轻勾了勾她的鼻头,笑道:“你们南璃人,性情中人,自由散漫惯了,若真将吴荀那套严明的律法照搬至此,怕是要引起一番不小的风波。百姓们怕是要抱怨连连,不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呢。”

苏北歌嗔怒地翻了个白眼,“对对对,你们北凌人吃苦耐劳,倒是适合这些条理分明的律法。”

两人正沉浸于对时局的探讨之中,城外却是一阵马蹄声疾,急如星火版向西而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