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谁说不会权谋就不能赢反派 > 第21章 第21章

第21章 第21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因此,秦夫人对吴文瑜也就是面子情,做到她身为主母应该做的,别的就别想多要了。

就比如说这次给吴文珃弄来的国子监的入学名额,吴文瑜是想都不要想。

不过在秦夫人的计划里,吴文瑜不在上京的名单中,这并非是她的刻意忽视,而是真的考虑到吴文瑜身上的婚约即将到履行的时候,不好过于奔波了。

吴文瑜年少时显露出在读书上的天赋后,被罗老太君送到了江州书院,小小年纪,锦心绣肠,鲜眉亮眼,还出身吴氏,便被当时的山长看中,为他牵线搭桥,说定了一门婚事。

这件事是在秦夫人到江州前就落定了的,有罗老太君亲自把关,也说对方姑娘虽然不是什么国色天香,但也绰约多姿,万分秀美,自小更有和善而聪颖的名声,最妙的便是她家没有什么大的来头,不过是举人之家,如此,嫁与吴文瑜也算是相配,不怕旁人说她家高攀。

秦夫人对这桩婚事也是满意的,写信告知了吴侍郎一声,那边也不曾说出反对的话语,于是就这么定下。

只可惜吴文瑜与比璃娘大一岁多,本来早就要成亲的,但那姑娘的祖父母却接连过世。她要守孝,两人的婚期便一再拖至今年年尾。

秦夫人早就计划好了,过了中秋节,她就带着女儿和儿子回京城,而吴文瑜呢,年末的婚期不可错过,若是也跟着去了京城,再折返回来,别人只会说是她这个做嫡母的不慈,故意折腾孩子,倒弄的自己落人口舌,便没叫他一起上京,而是打算等年末了,秦夫人再返回江州观礼。

若说之后吴文瑜也要去京城,她再带上小夫妻一起走也不是什么大事。

现在提前动身,也不过就是提前了几个月的功夫,在秦夫人这里,不存在因为多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让吴文瑜也跟着一起走的道理。

于是只等着按照原计划行事,而且这一点,她也叫人去告知了吴文瑜,他只说听秦夫人的安排。

本人都没有意见,这老太太闹什么呢?

罗老太君就是不肯,并说这些孙子孙女里,除了大房的玥娘和吴文珃、三房才生几年的小孩吴文珑,都是她看着生,看着长大的孩子,其中当属吴文瑜最得她的喜欢,怎么能容许秦夫人忽视他呢。

……这时候又是吴文瑜最受喜欢了。

周氏在她这里,没能说动一点。虽然她看出了老太太是在装傻充愣,奈何身份不够,劝不动,只能回去和秦夫人复命。

或许是做了多年的婆媳,秦夫人也上了年纪,对罗老太君的古怪行为也有了一些猜测:“这老太太,莫不是觉得我们走了,她一个人在府里寂寞吧?”

周氏不解:“既然怕寂寞,还要赶着把大少爷往京城送?”

再说老宅又不是少了他们,就一下子变成一座空宅。而且说句不敬的,老太太也成日沉迷在叶子牌上,不是非得有孩子在身边陪着的样子啊。

秦夫人冷笑:“你莫忘了咱们刚来江州的时候,那老太太都干过什么事情,哪怕是现在,也得有人哄着、求着,她才会因为怜惜,同意了某件事,可显得她最是辈分高,地位高,人最重要了。”

这样一说,周氏就懂了,便有些忍俊不禁:“原来老夫人是担心大少爷改了主意,故意这样说,想让咱们坚决拒绝,或是让大少爷表态不去呢。”

可是罗老太君一定要闹,秦夫人反倒不想惯着。

这十年来,秦夫人不曾有过怠慢,现在要走了,老太太还要故意弄出事端,叫她心里不痛快,那就都不要痛快好了。秦夫人自从在吴文珃身上尝尽挫败,就不想再惯着任何人。

她就说:“我反倒想起了更好的人选,一定能叫她排解寂寞。”

三房两口子不是生了个金童?

总说他家的文珑小小年纪已经能见灵心慧性,不得让长辈好生瞧瞧?

吴文瑜长居书院不回老宅,正缺一个能长时间陪伴在老太太身边的好孩子,正好他们三房也还在江州境内居住,回来老宅,或许不比吴文瑜从书院回来路途远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