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我祝你安平喜乐 > 第62章 第 62 章

第62章 第 6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信?试问,有多少疾病是按着医书病的?

不可能,因人而异,总会有症状和书上描述有所出入。

普通医女做完这些后,才能去吃晌午的饭。

吃完了还要继续干活,什么时候干完了,什么时候就可以去休息。

但太医院的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多,往往等到干到月上中天了,也忙活不完!

但牛马要休息啊,这时候,不少医女和医师,终于得以下班了。

马菁芸得以和太医们一样。下午没事的时候,就可以进文献库里,翻看各种病例,和从各地收集来的医疗书籍。

不要以为太医们常年收在宫内,接诊的患者并不多,就认为他们的医术,不如年轻时,在外游历的时候精湛。

皇宫是什么地方?

整个天下最有钱,最有权势的地方。

想要收集全国各地的草药大全、奇特病例的救治药方。

又或者是重金买,杏林世家内的病历记载,都不是什么难事,还特别好买!

如果遇到实在医治不好的怪诞,只要宫中肯花重金悬赏,总能有江湖中的奇人前来揭榜。

把怪病医好后,怎样都会把治疗的过程,和药方给写下来。

谁能拒绝白花花的银子呢?

而且,药方收在宫内,又不会跟他在民间抢生意,自己又能扬名,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太医院内地方不大,但功能划分很明确。

堆积如山的草药占了一半的地盘,另外的一半,都被浩瀚如烟海的医书给占领了。

太医值守的地方,只能缩在夹缝里,但没见谁有怨言。

太医们在经过了一个早上的忙碌后,大多都会来这里翻看医书。

期间,或和同僚们探讨一下,对同一病症的看法,或安静的练习针灸,或拿草药练手,配改药方等等。

干什么的都有,唯一相同的是,能在这里专研医术的,不是脸上有皱纹,就是头发花白,胡子绵长。

马菁芸混在其中很是突兀。

毕竟,这里也相当于朝廷的一部分,都是有官职的,所以说,还是男人居多。

能来坐着看书的医女,都是少数。

看,多也是翻阅,关于身体调理方面的。

比如,什么药膳能使人美白?

吃什么能让人看起来更年轻?

四物汤的禁忌,等等。

都是后宫的娘娘们追求的热门。

来钻研各种疑难杂症的,实在是少数。

固有观念影响下,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当她透明的。

不驱赶,但也不会上前搭话,帮助她融入。

但当马菁芸,多次厚着脸皮,上前和他们搭讪,问问题,一直问到自己懂为止以后,大家对她的感官就有所改变了。

这个医女和以往的不一样。是有真才实学的!

瞧瞧她问的都是什么问题,不用到后面,现在讨论着的,都有些答不上!

比如,能医治风寒的桂枝药方。

一般由不同的大夫给病患诊断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把方子加减化裁,就使得它有不同的功效。

马菁芸在前世接触的中医理论不多,但也知道,同一药方增减一味,都是有很大的区别在的。

现在她看的书中说,用桂枝药方治恶风寒,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

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

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可另一本书中也有写,治肺气虚弱,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稀、声低懒言者,常用黄芪配人参、紫莞、五味子等,制成补肺汤!

按一般人的看法是,前面的方子字多,该信他的!

水文跟区二的SCI期刊,该信谁的?

往往这时候,就比较考验医者的经验了。

都是有咳嗽的症状和一些风寒的表状,两个方子也都能平喘。

比较明显的区别是,一个有痰一个没有,但要是症状不是很严重,有痰也难咳出,很容易就会让大夫开错药方。

且黄芪能升阳补气,助火敛邪,身体有热毒的人不宜服用。

一个大夫,要是判断错误,开错药方,不能对症下药的话,病人就一直都脱离不了要喝药的生活。

关键是,可能还会越喝,身体越差。

是药三分毒,乱七八糟的药吃多了,又会引发别的病症,就更棘手了。

所以,只要敢开口问。

周围人的自身药理知识,又储备丰富的话,对这些解释就会迷糊,打架!

综合起来,就会各有各的理解,导致绝对的歧意出来!

谁让现在的药方还不完善,书中记录的也是五花八门,没经过多方验证后,都是谁说谁有理!

大医院内也不例外,只要有人问,就绝对会有歧义!

进而,让在场体验岁月静好的老太医,纷纷撸起袖子,卷进“战场”内,口沫横飞、口若悬河、唾星四溅…

等忙碌了一天的马菁芸,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武锦绣的住所,打算去看看她身体的时候,直接就愣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