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娘的夫婿,我会好好拣选,将来出嫁,也会让她风风光光的离开广平侯府。”
“娘!”
赵舒和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说了这么多话,换来的却还是赵妍和一开始就想要的结果。
“你先听我说完。”
福昌郡主不满地瞥了人一眼,“我不管你是从哪里听到的消息,至少你娘我从来没想过要用婚事磋磨她。便是这些年,我如何不喜欢你爹那群庶子女,可在衣食用度上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不曾落人话柄。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我厌恶他们,可谁也没办法说我对他们不好。”
“舒儿,你须得明白,拿着嫡庶尊卑、贵贱有别不放的,只有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小门小户。越是高门显赫,越是要视同一律,这才是有家风的人家。”
赵舒和脸色有些难看。
她如何不知,所以对其他庶出弟妹虽谈不上热络,却也不曾恶言相向。只有赵妍和,像眼中钉肉中刺一般,搅得人心神难安。她只要想到前者这几年在自家父亲面前装出的解语花模样,和底下人逐渐不敢轻视的做派,便忍不住想象李姨娘当年是否也如此──靠着这样的方式将她母亲的脸面踩在脚下。
一来二去,赵妍和俨然成了心里的一块魔障!
自己女儿心里的那点心思,福昌郡主一猜便能猜着,但这种事只能自己想明白,旁人约莫是帮不上忙的。便是福昌郡主自己,也是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渐渐养成如今这副稳坐钓鱼台的模样。
“妍娘很聪明,也知道分寸,若非你故意在她面前说嘴,戳中了痛处,她也未必会说这样的话。”
福昌郡主从腰间解下一枚香囊,又搁在自家女儿的手心,“瞧瞧,明明是跟你一起回来的,可这香囊却在你进门前便送到我手上了。”
“谁要她假惺惺地赔礼道歉!”
赵舒和虽嘴上倔强,可也不得不承认,赵妍和在这方面胜她太多。
“这话,我只说给你听,你一定要牢牢记住。”
福昌郡主难得严肃起来,“上边那位没几年活头了,你既有这个心思,便要趁早谋划。太子府里有两个良娣,一个良媛,两个奉仪,前些日子又新娶了正妃,至少登基前是不会再纳新人了。剩下三个皇子里面,只有一个成了年,可那一个却是位扶不起的阿斗,将来一个闲散亲王便也到头了。舒儿,咱们还是要把目光放在太子身上!”
“我都听娘的。”
赵舒和面色逐渐缓和,捏着香囊的手指却在一点点收紧。
“妍娘是长女,她没许人家之前,断没有把你嫁出去的道理,所以只要有妍娘在前头挡着,你自能够等到新帝大选之日。若我猜的没错,那一位也就这两年了。”
“孙妈妈年纪也大了,过些日子,我会给她些银钱,再置办几亩田地,让她回家安享晚年。你身边,另换一位姓周的嬷嬷伺候,她从前是宫里的宫正,与我有些交情,往后便由她为你讲解宫里的一切事宜。”
“娘,不让孙妈妈走,可以吗?”赵舒和之前一直没有说话,直到福昌郡主提到了孙妈妈,“她、孙妈妈可是从小就陪在我身边的啊……”
“可以啊。”福昌郡主难得没有反驳赵舒和的话,“孙妈妈不走,那便让周宫正过府做教习师傅,一并教导府里的女孩儿们好了,你愿意吗?”
赵舒和咬着唇,显然不乐意。又见福昌郡主始终好整以暇地望着自己,最后还是不情不愿地点了头,“……听娘的。”
“外头的交际也不要断了,但要挑拣着来,露面不必太频繁。你那是经年养就的好名声,如今也该让它将你抬得更高些了。”
福昌郡主细细说着心中的谋划,母女俩你一言我一句的,不知不觉间蜡烛燃了大半,夜已深沉。
……
“大娘子今日很高兴?”
李氏小心翼翼地开口,生怕又惹了自家女儿的嫌弃。
“嗯!”赵妍和眉开眼笑,“有件我担心许久的事或许要成了,所以高兴。”
“那、那就好。”
李氏想了又想,还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干巴巴的一声附和。
“姨娘早些安置吧,我这会儿也倦累的很,就不多叨扰姨娘了。”
赵妍和却没注意到李氏微小的不自在,只沉浸在自己满腔的喜悦当中,“这些日子父亲脾气不好,姨娘便不要去找父亲了,好生在漪澜阁过自己的小日子吧。”
李氏应了一声,还想找些话说,赵妍和却已带着侍女往自己屋子走去。李氏从不敢挽留女儿,只好默默地站在原地看着,一直到赵妍和从自己的视线内彻底消失,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