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检查报告出来了,相较于之前症状减轻了点。药物治疗暂时不需要了,更加需要的是心理治疗。这也证明唐婉盈之前的判断是对的。
虽然苏衡再次面对心理创伤时会表现的极度失控,容易被负面情绪裹挟,但是她能发泄出来对治疗来说是很重要的,她的身体在向外界求助。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众说纷纭,目前主流的有单胺神经递质假说、氨酸假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假说、神经营养假说。有些抑郁症是由于自身的细胞所携带的特殊基因表现自带的,而大部分则是由于后天的生存环境产生的。
苏衡显然属于后者,成长环境中父母角色陪伴的缺失,少年时代的重大变故导致她的精神状况超负荷一下子接受不了,大脑和心理陷入混乱。
治疗的这些年,唐婉盈能明显感觉到这个女孩内心的挣扎煎熬。她的身体里撕裂成两面,期待生活与孤独自我隔离并存。表面上她对外界环境表现的毫不在意,实际上她害怕和任何人产生交集和牵绊,她将自己封闭起来以此来守护自己,她缺乏安全感,住院治疗的时候不敢关灯,门窗紧闭。不愿意和外界交流,熬油点灯似的一点点煎熬着自己,从未止息。
收到诊断报告的时候苏衡像是在意料之中,并未表现出太大的喜悦。沈南晞心里的石头暂时放了下来,现在没有恶化就是最好的消息。
苏衡参与的关于中医理论与自闭症研究的项目最近研究遇到了一些问题的。这几天李玉明教授正带着他们攻克难关,还请了有名的老中医到院里交流学习。苏衡跟着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优化实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项目进程。
一次惯常的学术会议上苏衡接触到了一个自力更生的来自星星的孩子。
那一天苏衡和李老师一起参加某场学术会议。在会场看见了一个特殊的工作人员,穿着快送的衣服约莫十五六岁。个子高高的,人也壮实,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旁边跟着一个穿着同样服装的中年人,比他矮痩些,眼神从未离开过他。两人额头上都冒着细密的汗,皮肤被太阳晒的红黑。两人看起来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少年眼神躲避人群,有些飘忽不定,旁边的人一直在和他说话,可能是不大中耳,少年冲他说了几句,那人便不在做声了只是傻笑不气恼。他们的异常与不协调引得苏衡眼神多跟随了几眼。
少年拿出手机手指熟练的点击屏幕的拨号键醇厚朗声
“你好,闪送已经送到指定位置了麻烦来取。”少年的声音很低沉,头仍然习惯性的微低着,旁边的中年人眼神里瞒含爱意向少年比着大拇指咧嘴笑了。少年紧绷的脸松弛了不少。不一会有人出来拿了文件道谢,两人挥了挥手应该是在表达不用谢的意思。文件送达后两人就走出了会场。少年人脚步轻快走在前,中年人跟着他脚步慢慢的走。光影里少年的身影染上一层光晕轻轻覆盖了走在身后的人。他们脚步未停,还有下一份快送需要送达。
过了几天苏衡在当地的一家新闻报道上看见了两道熟悉的身影。
少年人叫谢鹏,两岁时行为异常随后去医院检查确诊了自闭症。
谢鹏家里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父母为了更好的照顾谢鹏商量,父亲辞职在家照顾谢鹏,按着医生给的建议和小孩多互动,沟通交流。
自闭症的小孩有自己的世界很多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身边人的存在,纠正刻板行为是非常难的,有些患者会存在强迫症,任何东西在他内心都有自己的摆放秩序,一旦被干扰很可能会让他们十分崩溃。
另一方面特殊儿童入学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控制想比其他孩子更加难以控制,很多的学校老师也没有相关情况的处理经验,大部分情况下是直接被拒收的。
谢鹏在家庭和医生的干预治疗下,情况得到了好转。在当地的社区帮助下顺利开始了学业,他的小世界进来了一抹亮色的光。
谢鹏上学后,谢鹏父亲灵活就业找了送快递的兼职。母亲下班的早就去接他回家,这样磕磕绊绊的谢鹏幼儿园顺利毕业了,还交到了几个好朋友,小朋友们还相约一起上喜欢的小学。
好景不长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同学之间的打闹触发了谢鹏的坏情绪,事情闹得有些大,学校方面惩戒了闹事者,其中也包括谢鹏。
从那以后谢鹏开始排斥去学校。父母亲都很着急,但对八岁的他也无可奈何。谢鹏似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眼看着儿子整天闷在家里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夫妻两更担心。对于谢鹏的未来父母更加希望他可以自力更生照顾好自己,世俗的期望对他们来说不切实际也毫无益处。两人一合计让谢鹏跟着爸爸一起去送快递,这样在照顾家庭经济的同时也可以让谢鹏多接触外面的世界。
一个很小的决定却有了惊人的发现。
小小年纪的谢鹏能记住每一条公共交通线路,他的脑海中有一张立体的地图,告诉他目的地他总能找到最适合的解。现如今他已经和爸爸一起送了七年的快递了,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很多东西,和陌生人交流沟通,参与社会运行,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能清晰的感觉到是被社会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