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迎紫家的97年元宵节,终究还是没能在南方度过,20日下午就乘飞机回到了哈岚。
1997年的央视元宵晚会推迟播出了。国内、国外,电视、报纸,都在最醒目的地方,用最大的版面播报了邓公于1997年2月19日21时08分在京逝世的沉痛消息。
收到消息后,全国各地纷纷撤下了喜庆的元宵花灯,干部、群众自发悼念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月21日,元宵节。全国上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哈岚市部分职工自发到岗进行生产工作,以实际行动悼念邓公。
2月25日上午10时,电视、广播电台实时转播邓公的追悼大会。哈岚所有大商城的家电柜台,为了方便顾客收看追悼大会实况,都把电视机打开了。
3月初,工厂又招进来一些工人,等新工人培训完,姜小海就开工了。
冰的生意越做越大,添海参崴那条线的时候,云惠的原料供应就已经增加过一次。盛城这条线如果还增加云惠的原料,太容易被发现了,所以姜小海和梁嘉驹最后决定用陶老板分厂的原料做盛城的货。
陶老板胆子不大,又被小武和刀疤找到家里吓过一次,连分成都没敢提,只要了双倍的原材料钱,上下打点的钱由姜小海这边出,比云惠郭厂长那边划算了不知道多少倍。
只可惜分厂没有云惠大,一家厂子供不了三条线,郭厂长这边也没法儿轻易断掉,怕他狗急跳墙,不然姜小海挺想收拾收拾郭厂长的。
哈岚到盛城有五百多公里,最大的问题是怎么隐蔽的运过去。陶老板那边爽快的给了方法。
他媳妇儿跟人合伙过服装生意,后来合伙人卷钱跑了,积压了一仓库的衣服。那人一开始就打算好的骗他媳妇儿的钱,进的货全是假冒伪劣,想出手得费好一番功夫。陶大勇想过把这些衣服倒到俄那边去,跟一个倒爷生意都谈好了,他媳妇儿不让了,觉得卖给倒爷的话,连赔出去本钱的十分之一都赚不回来,还不如留在家里让她天天见着,长个记性,有的还能当块抹布擦擦东西。
陶老板就是从他老婆剪下来当抹布的那条裤子上获得的灵感。跟上一家合作的时候,他每次运货前,从媳妇儿的仓库里拿一些吸水性好的衣服,通过邮寄、托人带过来、或者自己出差顺便送等方式交接给对方,对方把衣服浸泡到含有液体冰+毒的溶液里,晾干后送回盛城。盛城这边,陶老板租下了一间厂房,他的接货人将衣服再次浸泡到水中,重新结晶形成固体冰+毒,交给下家售卖。
姜小海接手了这个方法,三月初往盛城走的第一批货就这么干了。
盛城那边的货量不算大,陶老板送的衣服吸附性够好,晾干后看着也就是一包普普通通的衣服,很不起眼。
这些浸泡晾干后的衣物由工人塞进一个大袋子里,送货的时候一并交给秦义那边。五百多公里的路程,秦义不放心别人去,就让二金专门负责。二金盯着哈岚市内的冰散完,之后再亲自开车把这包衣服送去盛城交接。
二金和陶老板给回来的反馈都很顺利,盛城线就这样稳定下来了。
3月中旬,秦义查完了所有场子去年的账。
因为之前蓝极光出叛徒的事儿,秦义对蓝极光的账本格外上心了点。蓝极光的账看着没问题,秦义还是不放心,找了个道上口碑好的会计帮忙。三天后,会计告诉秦义,蓝极光的账从96年上半年就开始有问题了。
秦义疑心大起,把手边所有的账本都对了一遍,发现红龙的账居然也有点问题。红龙出货,量大的按斤算,量小的按粒算,每粒的重量都差不多,很容易就能算出一斤有多少。秦义对账本的时候,鬼使神差的把每次出货量对了一遍,按理说有点损耗也正常,但是秦义发现自从散货点挪到玻璃厂之后,每次交易的红龙总量比以前少了一些。
秦义没把这些事儿告诉任何人,自己顺着出问题的账目查下去,最后揪出来老四刘富贵手底下一个叫“宋文”的小弟,同时也是散红龙的小灯头之一。
这人还有个双胞胎兄弟,叫宋武。两人都在秦义的东铁玻璃厂当保安。东铁玻璃厂原本是国营的,后来经营不善破产,秦义用了点手段,接手了这个厂子。又因为这厂子位置比较偏,现在被秦义当做了红龙的散货点。
秦义让二金去处理,二金瞅着天天跟闲人似的姜小海,就把事儿给了姜小海,把他安排到玻璃厂,也是做保安。让他跟宋文宋武一段时间,套清楚情况,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参与私吞红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