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夏宁宁喝完了水,李大姐看看手腕上结婚时的梅花牌手表,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她锁好院门,带着夏宁宁去了后勤乘车点。
那里已经到了六七个家属,都是和李大姐熟识的。大老远看见李大姐,就开始招手喊她。也有人好奇夏宁宁,以为是李大姐家亲戚。
李大姐简答介绍了下,说是战友的妹妹,路不熟,帮忙带着去镇上的。其他人就不再对夏宁宁感兴趣了。还是她们彼此之间更熟悉,很快几个人就聊起天来。夏宁宁就站在一旁做起了认真的“吃瓜群众”。
今天出去的家属多,也不可能都坐前车斗的副驾驶,最后一个看着风一吹就倒、打眼一瞅就身子比较弱的家属坐了前面。
其他人都很麻利,三下五除二爬上卡车的后车厢。李大姐招呼夏宁宁和她一起站到车头正后方的横杆那,嘱咐她抓紧。另外再加上今天后面都是家属,不是战士,司机今天开的比较收敛和平缓,是普通人能接受的正常速度,不是上次那种开飞机一样。
车子到了镇上之后,李大姐带夏宁宁找到了邮电局。本来李大姐要陪她一起进去,夏宁宁不想耽误她时间,说自己能行,让她赶紧去采购自己需要的东西去。等会她在邮电局办完事,会自己去后勤说的集合点等的。
李大姐看夏宁宁打定了主意,就听她的扭身去买东西去了。
夏宁宁自己一个人进了邮电局,这里的结构和老家镇上的差不多。不过这次她不打电话,直接拍电报。打电话需要层层转接比较慢,电报不会。邮递员给她一张纸,让她填写自己要发的内容,包括标签符号都是要收费的。
反正之前给二哥说过,不怕他理解不了,所以夏宁宁发了最简单的三个字,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带,“哥来接”。然后把写好的纸递给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看到这么少的字毫不意外,这年头大家都穷,谁过日子都是精打细算。省钱省的正大光明,没有谁会嘲笑。
等付了钱,电报发好。夏宁宁自己随便逛逛,在镇上的副食品店买了点饼干,这时候的饼干包装很简单,但是饼干很好吃,浓浓的一股奶味。自己吃完觉得不错,她又拐回去重新买了一点,打算回去带给大哥尝尝。
这会时间还早,去后勤说的等车的地方只能露天等。12月的天,外面可是比较冷的,她想了想,还是不想受这个冻了。转头她去了镇上的国营饭店,要了一碗馄饨。现在吃饭必须有粮票,没有粮票光给钱是吃不成饭的。大哥出门前怕她忘了,专门提醒过她。
她付过钱和粮票不久,窗口就喊“馄饨好了~”
夏宁宁赶忙走过去,小心的把鲜肉馄饨端到最近的空桌子上,馄饨皮薄馅大,里面放了葱花和香菜,还有黄黄的鸡蛋丝,夏宁宁尝了一口,鲜掉眉毛了,这馄饨虽然贵,也值这个价了。
吃完馄饨,夏宁宁带着自己买的饼干,走到候车点时,时间刚刚好。就在原地等了三分钟,后勤的大卡车就来了。
不过这次后面车厢地板上就不是空的了,是一袋袋的土豆和大白菜。就有一个角落还能站人,大家都挤到了那里,慢慢回到了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