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419章 迢递

第419章 迢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春江浩荡,芳树云低。一行白鹭从沙洲雪浪间飞起,葳蕤的柳林正摇曳婆娑。

成之染立于船头,长风自面颊拂过,还带着青荇的腥涩。脚下的烟波万点,尽数被楼船碾作碎银。

二十多年前她第一次溯江而上,在船上晕得七荤八素,成誉忧心忡忡地守在病榻前,旁敲侧击问她可要下船折返。

那时她死活赖在船上,往后的二十多年,也没有说过一次退缩。

唯独今日,她还是退了。

此番离开金陵,她带走了军府大部分人马,以高寂之为轻车将军,率三千部众驻守西州城。在城中读书的将士遗孤大都年幼,一并留下由高寂之照拂。散骑省女官依旧侍奉禁中,替她守着高祖曾经许下的承诺。

江萦扇嫁给了五兵尚书周复岭之子,徐贺朝也做了吏部尚书王盘牟的新婿,于公于私,金陵如春月完满,没有什么值得牵挂的。

临行前整顿人马,桓不为问她为何不取道河南。

成之染只是苦笑,这一行舳舻绵延的浩荡水师,若是途经大河时被胡人看在眼里,免不得有几分耀武扬威的姿态,云中城的慕容颂听说了,指不定又动什么心思。

不过太平长公主离京的音讯,将来必定逃不过晋人耳目。至于将来之事,她已无心多想。

成洛宛和徐长安并不知关中在何处,沉浸于满目新奇的兴奋之中,你追我赶在甲板上跑来跑去。虽是第一次登上楼船,他们看起来却没什么不适之处,大吵大叫地扑到徐崇朝怀中。

徐崇朝比了个嘘声,目光投向成之染凭栏远望的身影,江天之际的鸿雁啼鸣,落在她身旁,仿佛静静绽开一朵花。

他缓步上前,成之染听闻走动,侧首道:“前面便是历阳城。”

自豫州南北分立,南豫州刺史移镇历阳城。彭城王成治远正驻守此地,他如今才只有十一岁。

江面烟波浩渺,年幼的彭城王在渡口迎候大军,甫一见到成之染,他突然掩面而泣。

成之染替他擦干了眼泪,叹息道:“八郎,哭什么……”

成治远仰起头来,眼眶红红的,问道:“此去万里,阿姊何时归来?”

成之染有一瞬晃神,倏忽想起许多年以前,她的三弟也是这样满怀愁绪地问她,何时归来?

心口密密麻麻地如针扎般刺痛,她勉强勾唇,笑而不语,目光从迎候的人群掠过,落在豫州长史山明远身上。

山明远略一颔首。

“八郎,不要等。”成之染拍了拍成治远肩膀,她想说,或许明年便回来,或许永远不回来。

可是这话没有说出口,成治远已经潸然泪下。

船行到寻阳,成之染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卫将军王恕,身为新朝的竟陵郡公,他在江州数年称得上安稳优容。

成之染一行到刺史官邸歇脚,春夏之际深宅浮着雾气,她望着黄鹂从海棠枝头飞起,道:“今岁端午,江上也不会有竞渡罢?”

王恕不知这“也”字从何而来,不过如今高祖崩逝尚未满一年,国丧禁娱,自不会再有竞渡。他打量成之染神情,开口也仿佛浸染了雾气:“百姓痛悼先帝,龙舟未曾入水。不过自从南康忠肃公战死,年年有百姓到江上祭奠。”

成之染垂下了眼眸。若她没记错,江岚比王恕还要小两岁,倘若他活着,当今天下又不知是何等模样。

王恕见她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料想金陵的风雨萧条,必不是江州能比。送大军启程之时,他特意与成之染私语,说有一句话要送给她。

成之染听了,却只是寥寥数字:“莫高匪山,莫浚匪泉。(1)”

她默然不语。

江畔苇荡中惊起一滩鸥鹭,雪白的翅膀掠过水面,将一川碎银荡开裂痕。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

自江水入沔水,前往襄阳的漫漫长路上,徐崇朝时常听到成之染呢喃低语,凝眸之际,一遍又一遍在心头思量。

时值盛暑,汤汤流水仿佛被骄阳煮沸,溽热从水面蒸腾而起,氤氲于两岸青绿之间。

雍州刺史李尽尘听闻舟师将近,亲自率军府僚佐乘船来会。

成之染望着襄阳城,一时竟有些惘然。

她戎马半生,起初庾氏之乱时便听闻襄阳之名,如今却是第一次亲临城下。庾慎免仓皇的背影早已随江风飘散,岑获嘉苍老悲凉的面容也逐渐模糊,她听到惊涛拍岸昼夜不绝,每一声哀鸣,都化作元氏兄弟驻马北望的模样。

随行而来的元彻岐重归故土,不由得动容。贺楼霜在堂前古槐下驻足,眉眼之间也难掩惆怅。李尽尘委婉问询成昭远近况,襄阳太守温道醇也对老父很是挂怀。成洛宛却不合时宜地闯进厅堂,举起手中鲜艳夺目的辟兵,声称是从庭中槐树枝头长出来的。

成之染似是含笑,目光掠过一张张熟悉的面颊,不由得攥紧了手中茶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