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03章 箕尾

第103章 箕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浩浩荡荡的人马行进在蜿蜒山路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盛夏的日光从枝叶间漏出,成之染仰头,从缝隙中窥见白云悠悠,雄鹰翱翔于天际。

前方山路转了弯,墨绿的峡谷赫然入目,仿佛是巨斧在山峦中分离劈开一道缺口,两侧的悬崖峭壁巍峨高耸,望之令人生畏。

众人都提心吊胆,不只因山路陡峭,更担心敌军伏击。绵延数里的队伍一片静默,只余闷头行进的沙沙声。

成肃与几名心腹将领骑马在前,每到山形险要处,众人便议论一番。如何据险设伏,如何排兵布阵,讲得头头是道,仿佛下一瞬那嵯峨巨石间便闪出人马,将大军杀个措手不及。

成之染心惊胆战听了这一路,半个人影也没见到,不由得愤愤。

徐崇朝笑道:“独孤灼若能有这般谋略,岂会让我军进入箕尾山?”

确实是这个道理。

饶是如此,他们也不敢掉以轻心。夜幕降临前便选好开阔地带安营扎寨,四下里布防。也只有在此时,奔波了一整天的大军得以稍加休息,围坐在营帐内外聊聊天。

盛夏山林间正燥热得很,日落后也不见凉爽。成之染狼吞虎咽地吃了干粮,便寻了个风口乘凉。

元破寒笑着凑上来,一屁股坐到旁边山石上,问道:“女郎这一日可还好?”

出征这一个多月以来,嘘寒问暖成了他每日惯例,乘船便问她是否晕船,骑马便问她是否颠簸,如今进了山,在狭窄山路上兜转起伏,他的关切更多了。

成之染这些年骑马并不多,行军自下邳奔赴东莞这一段,已经足够她受了。翻越箕尾山这条路,是她纸上谈兵想出的制胜之计,可当真自己走起来,方知其中颠沛之苦。

她这有坐骑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数万徒步的军士。

然而路是自己选的,这些苦,也只能咬牙往肚子里咽。

成之染与他闲谈几句,眨了眨眼睛问道:“元郎,你马鞍上挂着的皮囊壶,里面装的是什么?这一路总不见你打开。”

原来她一直偷偷观察吗?元破寒心情大好,笑道:“正是江陵的佳酿,如今还不到喝的时候。”

成之染怪道:“军中向来禁酒,你带这个作甚?”

元破寒比了个嘘声:“女郎有所不知,三齐冬日严寒,需得烈酒下肚暖暖身子才行。”他想了想,又叮嘱道:“就带了那么一点,女郎可得替我保密。”

成之染愈发不解,轻笑道:“如今正值酷暑,元郎如何已考虑到冬日!难不成打这广固城,竟要一年半载吗?”

元破寒似是一叹,道:“承平三年时,宇文氏围攻洛阳,河南太守裴和靖婴城固守,长达百馀日。广固好歹是都城,攻下来并不容易。”

承平三年,至今整整十年了。那一年,成肃第一次出征追剿海寇,而成之染只有七岁,旧都失陷之事,于她而言不过如浮光掠影,其中的细节并不明晰。

听他这么说,成之染忽而想到,当日北顾楼初遇时,元破寒自称“裴七”。她心头浮起不祥的预感,问道:“这位裴太守……是你何人?”

“正是我舅父。”

成之染讶然,艰难道:“那他后来如何了?”

元破寒目光幽幽,半晌道:“城破被执,在长安幽禁至死。”

此言一出,仿佛连夏夜鸣虫都沉默了。

成之染不知该说些什么,安慰的话语轻飘飘不合时宜。她默然良久,道:“他亦是忠臣。”

元破寒微微勾唇,没有说什么。

“不过……在军中还是少喝些酒罢,”成之染岔开了话题,“我听张参军他们说,当初庾载明之死,便是因为他临阵醉酒。要不然那么难缠的人物,也不会冷不丁就死了。”

她声音越说越小,到最后已至于喃喃,掺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她口中的张参军,大名唤作张来锡,是从凉州归顺的汉人。投到成肃麾下后,与鄱阳县侯杜延年一同与庾载明决战,大破敌军,斩其首送还金陵。

张来锡正在不远处与诸将纳凉。元破寒收回目光,笑了笑:“哪能像庾载明一样胡来?”

他们正聊着,徐崇朝走过来道:“中军就要开始议事了,你们去不去?”

“去,怎么能不去!”成之染站起身来,一边跟他走一边问道,“大军入山已三日,明日总该走出去了罢?”

徐崇朝看了她一眼:“应该差不多。”

成之染“哦”了一声,望着苍茫夜幕中星星点点的篝火,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