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然也 > 第182章 第 182 章

第182章 第 18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迟祝送儿子来面馆,他并不下车。阮弦将吃的喝的装上两小袋,让儿子给爸爸送过去。儿子复述着妈妈叮嘱的话:“爸爸,这是妈妈给你的。这是妈妈让你分给你那些要好的同事的。”

迟祝从车窗看阮弦,连影子都看不到。

阮弦上了早班,才发现这座城市里上早班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的一部分比她出门还早,站在路边等各路头班公交车。以前面馆九点半下班的时候,她感叹自己是“戴月”归家的人,现在又成了“披星”上班的人。有时想想,起早贪黑的忙于生计,意义是什么?只是每个月到账的工资吗?

上班族的每月工资就像是学生的每月一考,大多数人的付出与收获不见得成正比,可你付出的辛劳一定会大于你得到的收获。儿子考砸的时候,哭着说自己很努力很努力了,可为什么考不好呢?阮弦也不知道怎么劝,便与儿子一同叹气。

阮弦因为在面馆吃早餐的时间晚,到了中午就不再做饭了,随便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便回房间小睡。楼上的小孩子也应该午睡,尤其是三岁前的小朋友,但他总不肯睡,一定要蹦蹦跳跳。关于这个问题,阮弦和迟祝之前上去找过好几回,那时是因为晚上吵闹的缘故,这才注意到,这家人中午的时候也有相同的问题。

楼上有两个男孩子,小的大约两岁多,大的七岁左右,都是活力十足的男孩子。迟祝上去理论的时候,阮弦探头探脑向屋里看,家里没有成年男性。客厅里有两个小孩子、一个老年女性,再就是站在门口轻声细语不停道歉的女主人,她一脸倦容、满脸歉意。阮弦拉了拉迟祝的衣角,悄声道:“算了吧。”不晓得这家的男主人去了哪里。

阮弦对这样的家庭组合产生了怜悯,她不愿再去给女主人添乱,能忍的就忍了。她虽然在这住的时间并不长,但真的没有看到楼上的男主人,只看到女主人与两个小孩子上楼下楼,出门进门。还有老年女性会带着小的孩子出来晒太阳玩耍,但她说的方言听不懂,有时旁边也会跟着一位老年男性,沉默寡言的时候多,一开口也是外地方言。

这天下午,阮弦与这女主人打了个照面。阮弦看着她上楼下楼,一副急匆匆地样子。阮弦想与她微笑打招呼,怎奈人家根本没注意,一脸焦急地往楼上跑。阮弦向着楼上的方向看了看,没再见她下楼来,便去接儿子放学。

选择住宅,二楼是个“禁忌”,现在的建筑,底层排污是单独排的,一楼一根管子,二楼往上又是一根管子。二楼成为了水管的转换层,在其往上的水都要经过二楼这个拐点流出。这一竖排的二楼返水,二楼往上的住客都要受牵连。管道一堵,冲再多的水都不管用。

二楼的住客忍了一晚上,等不到天亮就将楼上的几家人全部从睡梦中敲醒,必须找通渠师傅来解决,大家平摊费用。好容易熬到天色大亮,通渠师傅带着工具就来了,从早上一直忙到下午。其实也不难,但在摊派费用上起了矛盾,谁都想解决生活不便的问题,但谁也不想吃经济上的亏。僵持了大半天,大家才准许通渠师傅开工。看热闹的人不嫌脏,看着通渠师傅从下水道掏出头发、小玩具,还有一大片油污——像是炖肉之类的残渣剩油。

通渠师傅是男性,身材有些胖,许是年龄增长的缘故,却又无法从脸上看出近似的岁数,或许有五十多岁,也可能四十岁左右,他的腿脚麻利,声音洪亮。他或许是个健谈的人,别人问一句,他会多答好几句,却是不说废话。他将自己全副武装,只露了两只眼睛。

邻居们站在楼下看热闹,一见掏出来的东西,再抬头一瞧楼上的几户住客,便将矛头指向了不见男主人的住家。她家有两个小孩子,小玩具一定是她家孩子扔进去的;她是长发,那头发团儿一定是她扔进去的;还有那些油污,一定是她家老人倒进去的。不好的事都是她家的,别人家没有这些特征。

她正从楼上小跑下来,闲言碎语传进了她的耳朵里。那些无聊的人越说越传神,直说到她的家事,猜测着为什么不见男主人,更有难听的话,说她是被藏起来的女人。

她气急了,将平摊的钱交给了楼长,头也不回地上了楼。谁说她家没有男主人?只是人不在而已,要找的话,千里之外是能找得到的!她是个文雅的人,才不会和那些嚼舌根的人一般见识。她有雅致的名字,才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与那些无关紧要的人争吵。

她叫时雅。有两个儿子,一个将满三岁,在家里由奶奶带;一个八岁,今年三年级。她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在一家私人广告店里做设计。丈夫耿桑常年在外地工作,每周回来一次。周五晚上临近半夜回来,周一清晨日出之前离家。

时雅常笑称两人是婚搭子。其实结婚最初的一两年,两个人还真的是婚搭子的模式。两人是年龄决定的必须要结婚。第一眼顺眼,第二眼不讨厌,那就一起过呗。那时两个人都在外地,平时互不打扰,一年里只见两次面,一次过年,一次中秋。见了面很客气,合作很愉快。

两年之后,家里的老人说可以生孩子了,毕竟两人结婚时,在老人的眼里年龄就有些大了。时雅和耿桑觉得也行,反正这辈子就这么地了,离婚是不可能的。权衡再三,由时雅放弃外地的工作,因为耿桑在公司也算是位高权重,他可以在十年内凭一己之力养活一家五六口人。

时雅放弃了外地蒸蒸日上的事业,回到本地从头开始。她生了大儿子,又在老人的催促下生了小儿子。这时候再找工作,确实不太好找了。她有一技之长,但人家嫌她年龄大,还有小孩子的拖累,只好“纡尊降贵”,舍弃以前的“光辉岁月”,在私人作坊里伏低做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